35風華造府城
2005年為台灣(台南)府城建城280週年,台南市公私部門合作規劃一次特殊的紀念活動,以「五五五」三個單元及故事呈現府城的風華歲月。第一個單元「從五虎門到五條港」,敘述臺灣崛起屹立於太平洋大海中,古人風水論所謂龍脈自歐亞大陸版塊中國境內渡海至台灣,於是形成府城龍局,在三百年前因「五條港」的陸浮,造就府城的黃金時代。第二單元「從五條港到五層樓仔」,敘述府城件城之後,至新台南運河開通二百年間,歷經清代起自乾隆時期迄大正時期的繁華景象。第三個單元「從五層樓仔到五期重劃區」,敘述隨著安平港的沒落,府城的地位也從「一府二鹿三艋舺」的首都淪落到全島第四名;民國六十年代,台江浮覆地五期重劃區與新安平港的開發,象徵府城「鳳凰城」的改造與再生。
府城始於雍正三年(1725)周鍾瑄初建木柵,後植綠珊瑚、莿竹以厚之;乾隆五十六年(1791)楊廷理改築為土石城垣。季麒光於府城初建前〈條陳台灣適宜〉曰:「城者,憑也,所憑以為依衛者也。故錢糧倉庫,有城可保;罪犯監獄,有城可守;文武之官舍、百姓之身家,意有城可恃。」城即是保護官民生命財產的堡壘。楊廷理於〈改建台灣府城碑記〉說:「凡民之奠其居,樂其業,足以長恃久安,而無不依賴焉。」城也是保護百姓安居樂業的場所。
城不只是地表的標誌,城保衛居住其中的官民人等;人民也保護城以求堅固。地表上有許許多多的城,這個城比那個城大,這個城比那個城人多,這個城比那個城繁榮,這個城比那個城堅固,人民生活其中鬥志更為高昂,也與有榮焉。事實上城與人的情感已經是相互依賴,共存共榮,融回一體。先民築城與城相互廝守,才能繁衍後代的子子孫孫,吾人當感念保衛先民,才有今日的繁榮安居局面。
台南建城歷經280週年,應是「三五風華造府城」的一個重要里程,今特以三個單元為上篇,分別請范勝雄、詹伯望、陳凱劭三位先生執筆;下篇台灣府城的故事則由詹伯望先生擔綱,用以紀錄府城從絢麗歸於平淡、從蛻變到重生的滄桑歷程。
——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理事長 范勝雄
搶先評價 “35風華造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