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歷史地圖集(Historical Atlas of Indigenous Taiwan,1624-1944) | 免運
郭俊麟主編 郭俊麟、魏德文、鄭安睎、黃清琦著
內容簡介
歐洲海權強國自東向或西向來到東方,並交匯在台灣。在航海大發中測繪許多的地圖,福爾摩沙因而被呈現出來。
荷蘭(1624–1611)及西班牙(1626–1642)是最早殖民台灣的國家,早期所繪製的台灣人文地圖中,所呈現最多的是平埔族或山區的原住民族,反而人的記錄相當的有限。直到1661年,鄭成功驅趕荷蘭人後,才有的漢籍的軍人駐進台灣。
1683年,清廷靖海侯施琅率兵攻打鄭氏王朝,於1684年,清廷才將台灣納入清領地,建台灣府隸屬福建省。清廷開始派官吏及漢人拓墾。地方官開始編纂地方志及繪製長卷軸地圖多幅。特別是為漢番採隔離政策而繪製的「台灣民番界址圖」,目前得知繪製的達7幅之多。
十九世紀中葉台灣開港,外籍人士相續進入台灣,也因接觸後涉外事件頻傳。清廷的政策改變為開山撫番,從原來的隔離轉變為獎勵政策。又山區諸多山產,漢人從入山到開通北、中、南路,在其間也繪製相關的輿地圖。
1895年,清日甲午戰爭簽定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與日本。日本登陸後即積極測量基本地形圖,初期土地調查局2萬分1;其後2萬5千分1。山區部分,自1907年開始調查5萬分1蕃地地形圖,從應急、假製到正式版、完成版及紅字添繪版,調查出龐大的地形圖,也輯製成20萬分1的蕃地圖。另輯製成各類形的主題圖,豐富了原住民族的地圖。並以數距化來管理山區土地與住民。
含《地圖集》1冊,《導讀指引》1冊
2016年5月出版,63.2 × 47.6 cm,淨重13.5 kg
《地圖冊》布面精裝、原寸複製地圖219幅
I
荷西時期
4幅
II
明鄭時期
1幅
III
清領時期
17幅
IV
日治時期
1. 內灣蘇澳間蕃地豫察圖
8幅
2. 豫察北蕃圖
2幅
3. 二十萬分一臺灣蕃地圖
5幅
4. 其他小比例尺蕃地圖
3幅
5. 五萬分一蕃地地形圖
109幅
6. 州廳管內行政區劃圖
73幅
附錄:地圖一覽表、縮圖一覽表
郭俊麟 主編/郭俊麟•魏德文•鄭安睎•黃清琦 合著
《導讀指引》
菊8開(21 ×29.7cm)
196頁,全彩,平裝,2016
搶先評價 “原住民族歷史地圖集(Historical Atlas of Indigenous Taiwan,1624-1944) | 免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