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9月26日,臺灣銀行開始營業

現在臺灣的銀行琳瑯滿目,還能夠想像150年前,街上只有「媽振館」的時代嗎?
「媽振館」是臺灣清國時期從事放款業務的私人機構,名字源自英文的「Merchant」。這類機構可以提供茶商資金,或是用茶葉做為抵押品進行融資。

到了1895年日本領臺,兩年後通過《臺灣銀行法》,並於1899年成立臺灣銀行,是臺灣史上第一家現代銀行,清國時期的媽振館也在1907年完全消失。臺灣銀行因為擁有在臺灣發行銀行券的特權,地位和中央銀行相仿,負責國庫事務,是當時發行一般銀行券和兌換外幣最重要的金融機構。
自9月26日臺灣銀行開始營業,一間間的支店在全島各地開展,除了本島的17家分行、日本的5家分行、更有遍布世界各地的60家分行與出張所,不難想像當時的龐大規模,「臺灣」這個名字也隨著臺灣銀行1905年開始的華麗建築風格,讓各地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戰後臺灣銀行經歷中華民國政權的接收,合併三家日本時代的銀行成為今日的「臺灣銀行」,1946年中將日本時代發行之臺銀券1:1換成臺幣,之後中國本土陷入法幣、金圓券的惡性通貨膨脹,臺灣銀行印臺幣墊付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支出,又因不公平的匯兌條件,使臺灣捲入中國惡性通膨之中。1948年中國內戰局勢逐漸明朗,在準備逃往臺灣局勢下官方於是著手對臺進行貨幣改革,到發行新臺幣止血已是1949年6月的事了。

銀行的蓬勃發展,也是經濟和現代化的重要一環,可惜現在的臺灣銀行官網上,只能看到「民國35年」開始的臺灣銀行,不見臺灣銀行自日本時代開始發展的痕跡,臺灣的銀行史也少了一塊~
在臺灣銀行開始營業的這天,一起回顧臺灣銀行發展的記憶,找回更多的臺灣歷史吧!

圖為日本時代不同時期的臺灣銀行本店樣貌(臺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