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1923年的蔡鐵城,就讀神戶商業學校畢業返臺不久,日本就宣布投降。戰後,蔡鐵城也是熱烈歡迎「祖國」行列的一員,他加入楊逵號召的「新生活促進隊」協助維持終戰後社會秩序,並成為《和平日報》的記者,對臺灣的未來充滿期待。
在那個「新聞自由」是奢望的年代,蔡鐵城不畏壓迫,堅持報導陳孔達屬下的連長私刑虐死臺灣兵的事件,即使少校和上尉前來興師問罪,報社也不為所動,甚至加以庇護。
接下來蔡鐵城也不改其志,報導兩起戰後因中國政權來臺,導致瘟疫死灰復燃引起警方對民眾開槍的嚴重衝突事件 -「布袋事件」及「新營事件」。這樣接連對於軍憲警的報導,終於觸犯當政者的逆鱗,報社的人事被接連撤換,改由警總派來的人接任。而蔡鐵城在白色恐怖時期,終究難逃一死,於1952年遭當局槍決。
9月1日是中華民國訂下的「記者節」,為了紀念當時在南京遇害的記者,以及為保護新聞從業人員而在1933年9月1日頒布的《保護新聞工作人員及維護輿論機關》命令。
然而中國民國來到臺灣之後,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下的記者安全和新聞自由仍是一條血跡斑斑的道路,蔡鐵城事件不過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圖左:行刑前笑容依然燦爛的蔡鐵城
圖右:處決後在衣物裡找到的妹妹照片背面 (出自:二二八記者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