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旅致知:李仙得、達飛聲等西方人建構的臺灣知識(1860-1905)
內容簡介
1860年代臺灣以開港為契機,重新得到西方世界關注。本書以李仙得、達飛聲這兩位美國外交官對臺灣的觀察記錄為主軸,討論開港後至日治初期來臺西方人關注的各種知識面向。西方人以洋行、教會、領事館、海關等機構為中心形成互助互惠的社群,彼此交流知識之餘也時常結伴旅行。交遊網絡成為實現旅行的機制,由此形成的知識也帶有旅行的痕跡。西方人共同關心的主題多半圍繞在商貿、博物學、族群關係方面,李仙得1874年針對臺灣主權提出獨樹一格的「番地無主論」,當時更掀起一陣波瀾,及至日治初期達飛聲寫作時主權爭議似乎已風平浪靜。本書比較西方人不同時期的書寫,勾勒臺灣知識累積和變化的輪廓,以期窺見百餘年前西方人眼中的臺灣。
作者簡介
林紋沛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歷史學系碩士,很高興可以寫一本關於旅行的書,踏上百年前的臺灣。現為專職譯者,喜歡翻譯時的靈光乍現,譯有《論友誼》(亞歷山大.內哈瑪斯著,網路與書出版)、《從彼山到此山》、《一九一九,日本與中國:杜威夫婦的遠東家書》(合譯)、《家園何處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等書。
目錄
序言 曹永和文教基金會博碩士論文獎助計畫新書
致謝
緒論
文獻回顧
史料介紹:《臺灣紀行》與《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
章節架構
第一章 在臺西方人社群與知識圈
洋行
教會
領事館
海關
海軍、測量員、來臺旅行者與其他
小結
第二章 李仙得的旅行與交遊網絡
李仙得的生平與著作
李仙得的旅行與在臺西方人社群
小結
第三章 李仙得的臺灣知識
風景、博物學、商業利源
原住民、漢人、族群關係
國際法與臺灣主權
小結
第四章 達飛聲的臺灣知識
達飛聲的生平與著作
歷史敘述的典範
產業與博物學
臺灣住民、族群關係、主權問題
小結
結論
附錄
徵引書目
索引
ISBN:9789576389405
出版社:南天
規格:軟精裝 / 184頁 / 23cm*17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