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風第9期 日治建築鑑賞-公共建築篇 + 聚珍獨家贈送「臺中神社」數位上色海報|現貨
內頁
關於本集
客座主編・國立臺灣博物館規劃師—凌宗魁
日本對臺灣的現代化治理改革體現於許多方面,但無論是何種機構單位,同樣都致力於投資建構文明開化象徵,這便是建造有別於前現代傳統社會樣貌的官方廳舍、樹立新時代的治理面貌。這些官方辦公建築雖然統稱「官廳」,但其實機能多元,並不僅限於一般理解的行政廳舍,且空間組成方式也非常多樣,包括技術官僚廳舍、警察署、政策金融機構、醫院、市場、學校、博物館、圖書館、郵便局、公會堂、軍營、車站、產業遺產等龐大營造計畫,共同點在於大多採用西洋歷史主義風格。這種從材料、技術等營造工法,到裝飾、美學形式皆全盤現代化的系統性建築改革,在曾經治理臺灣的其他政權中都不曾出現。
臺灣進入日本時代時,內地已歷經明治維新初期對於西洋建築的摸索與嘗試,明治政府聘請歐洲建築家開設建築院校傳授專業課程,培養出專業能力幾與歐美無異的建築技術人才,在大城小鎮打造各式各樣的文明象徵。而臺灣延續日本的現代化發展,五十年間歷經明治、大正到昭和三個時代,也留下了豐富的近代官方建築作品。
由於日本時代的建築品質良好,戰後大多延續使用,然而歷經後期需求持續增改建,許多案例的空間格局和外觀形貌都大幅改變,但基本構造系統仍存。近二十年來,因解嚴造成的社會觀念鬆綁以及距離日本時代營造的年代日久,對於文化資產的認知逐漸從原本的漢文化傳統建築擴及至日本時代的近代建築,許多被列為文化資產保存的案例,也開始進行修復恢復原貌,並進行在舊空間置入新機能的再利用工作。
本次特集邀請數位在文化資產的調查研究、保存修復實務具有多年經驗與心得的專家,分享心目中值得介紹推廣的案例,透過專家之眼呈現出的日本時代官廳,歷經時代淬鍊,散發精心修護的光芒,在臺灣的土地上持續影響後人對於歷史及空間品質的認知。也推薦讀者不妨親自走訪現場,用感官去感受這些跨越時代的不朽建築精品。
目次
● 關於本集(凌宗魁)
● 【月亮畫給太陽的情書】よいお年を(奈美)
時事
● 【野百合と桜】心は台湾にあらず?(丹羽文生)
● 【東京Business発信】東京的「英語村」(余承儒)
特集
● 建築素人看官廳建築的時代意義(蔡亦竹)
● 臺博分館們的前世今生(蔡明穎)
● 臺灣近代工業的起始—總督府鐵道部(凌宗魁)
● 先進建築技術的試驗場—台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施忠賢)
● 從明治到平成,臺南圓環旁的經典建築(王子碩)
● 專賣制度下的近代產業建築—台北酒工場與集集出張所(黃筠舒)
● 南北大港邊的摩登稅關(陳坤毅)
● 台灣的玄關—基隆港西二西三碼頭倉庫(何黛雯)
● 神寄身於細節—天井散策(伊藤由夏)
● 日本與西洋建築樣式上的根本不同(藤森照信)
● 森山松之助的經典公共建築(廖明睿提供)
專欄
● 【台島拾歲】台灣的公園—高雄州篇(陳坤毅)
● 【岐阜紀行】五感を使って旅する岐阜(丹羽桃子)
● 【京都花街漫遊】島原(太田宗達)
● 【品‧和釀微醺】漫步下町居酒屋—鍵屋(錢睿靜)
● 【日本語教師の独り言】日本語教師万歳!(梅澤弘樹)
● 【讀・日劇】冷漠,才是真正的「民眾之敵」!(陳奕齊)
● 【台日美術漫步】顏水龍—兩島嶼的別格人生(陳譽仁)
● 【流轉的日產】盛進商行(林俊昇)
● 【今天午餐吃什麼?】お弁当(Lulu EYE)
● 【長物誌】文字之海中的領航者—Pilot Silvern鋼筆(楊格)
● 【書籍推薦】愛書的基因─我與藏書家的二三事(吳卡密)
聚珍臺灣獨家再贈,1917臺中神社 大尺寸海報一張(約49 x 3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