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風第16期 帝國遊目
隨書附贈《環島相冊》中日對照小冊
品名:《環島相冊》中日對照本
尺寸:12*22cm
內文:相冊中日文翻譯
內容簡介
疫情之中,國境間熱絡的旅遊航線靜止於天際與大海,臺灣因防疫有成,使得國人旅行的熱潮湧回島內。值此時刻,《薰風》完整呈現一本近百年前日本家庭的臺灣環島相冊,內含約一百三十張依然細閃星芒的銀鹽相片、各地鳥瞰圖及手寫文字留下的思想痕跡,有如一塵掩已久、關於臺灣史的時光膠囊。
一九三六年七月,日記主人攜其家人搭乘朝日丸橫渡大海,從基隆港踏上島國北角,以大約二十天的時間環島一周,沿路拍攝常民生活、地方風土和原住民文化,並記錄當時臺灣的建設、物產及產業發展概況。這本神祕相冊從古董商轉入文史藏家之手,迄今我們對其來歷一無所知;至於相冊為何在近百年後,橫越漫漶時光中的戰火與洋流,承載日記主人一家的旅行記憶回到臺灣?或許是另一個值得追索的故事。
巨輪航行之時,日記主人拍下一張女娃照片,並寫道「韶子喜歡約翰.史特勞斯的歌劇《蝙蝠》」。據此推測,這段航程應有蓄音器同行,本集由此延伸,介紹一九二二年日本學者田邊尚雄來臺採集音樂之旅,以及一九一四年日本蓄音唱片老闆岡本樫太郎與臺灣音樂家們前往東京錄音的旅程,重現海上音聲交錯的身影。
港口、巨輪及綿密的海上航線,帶來越洋旅次慢速移晃的浪漫;縱貫鐵道上日夜穿梭的列車,則象徵急遽變動時代的到來。現代化的交通變革,無疑是日治時代人們大量移動的關鍵,也是旅遊產業發展的基礎。旅遊雜誌媒體的誕生,亦可作為產業蓬勃之證,一九二四年,大阪商船株式會社憑藉航線遍布世界的優勢,創辦發行《海》雜誌,透過內容,可略知一九二○至一九四○年代日本興盛的海內外旅遊風氣,並從中讀見日本文化人的遊臺見聞。
總督府積極推動臺灣旅遊活動,希望讓民眾看見殖民地的進步,隱含展現國力的目的,間接促進本島與內地的交流。媒體人德富蘇峰曾於一九二九年獲總督府邀請來臺視察,其文化觀察貼近統治者的立場;作家野上彌生子則於一九三五年日本統治臺灣四十周年活動之際,安排一場環島旅行,相較於蘇峰強勢的南進思想,她對異地文化則多了感性的體察。
野上彌生子訪臺期間,搭乘從知本到太麻里的火車時,注意到本島人與內地人自始至終不曾向對方致意,藉此點出內臺融合問題。這段觀察或可對照臺灣醫師吳新榮的經驗,他曾以〈疾馳的別墅〉一詩反映火車內部的階級之別。不過,火車環島仍屬日治臺灣文青的休閒娛樂,一路旅遊兼訪友,本集便從吳新榮的日記尋找線索,介紹他於一九四○年的火車環島旅行。
在二十世紀初期,疾馳的現代化進程中,劇烈變動又絢爛迷眼的城市,也成為作家書寫的主題。本集特別介紹傳奇作家翁鬧的東京旅程,然而此段旅程與青春等長,這位文友眼裡「夢中見過的幻影之人」,滿懷憧憬來到帝都東京,遊走在自己分明抵達卻始終未竟的,魔術般充滿神奇與未知的遠方。
目錄
封面圖 — 近海郵船株式會社 大和丸
關於本集 (編輯部)
【專欄】
優遊海峽之間 (野島剛)
沒有用途的風景 村上春樹的旅遊書寫 (葉蕙)
【特集】
德富蘇峰、野上彌生子的臺灣行遊 (黃翠娥)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與旅遊雜誌《海》 (單彥博)
音聲交錯的航線 一張船票與未知的旅行 (林太崴)
疾馳的時代 文青醫師吳新榮的環島之旅 (蔣竹山)
幻影的旅程 翁鬧在東京 (陳允元)
【文藝】
華麗島心中 福爾摩沙的東洋式愛戀 (陳飛豪)
行旅到器物之所在 (張琇媛)
大和精神的鍛鍊場域 臺灣的武德殿 (陳坤毅)
相冊目錄
1930年代殖民地旅遊活動下的臺灣景象 (楊智景)
1936年之夏,一個日本家庭的臺灣環島相冊 (陳律安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