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風第14期 醫療建築
關於本集
這些日子,反烏托邦情節反覆而真實地來到,世界與個人被大銀幕裡紛亂的聲色席捲著,推湧著,科技及智識的絕招尚未施展,文明光譜倒反於瞬息,甚至趨向壞毀。
《薰風》本期特集試圖回顧日治臺灣醫療發展面向,由醫療建築揭開序篇,臺北醫院作為象徵,官方醫療建築可謂現代醫學與公衛體制系統性建立的里程碑,其獨特的外觀及空間型態,最可具顯,文明的曙光如何驅散臺灣「鬼界之島」、「瘴癘之地」的風土印象。醫療資源亦進一步為基層人民所享有,地方醫院與診所、實惠診療所等醫療機構,不僅和常民的生命歷程緊密相連,也是在地醫療文化的見證。
現今的臺灣能夠有效應對這場看似無盡蔓延的突發疾災,百年以來的防疫觀念和居家保健常識,是為啟蒙,早已深植於臺灣人民的日常,例如在公共空間需配戴口罩以預防流行性感冒的宣導海報、每日服用「若元錠」可增強抵抗力的廣告詞等,對照此情此景,竟有滿滿既視感。
醫師的培育亦是建構醫療史的重要環節,首先以靑島醫專的存廢,反映時局迅速變遷之下,臺灣醫學生的另種人生選項。此外,幾位作者不吝提供珍貴的第一手家族史料,介紹開設宜蘭蓬萊醫院的陳土金醫師、創立臺灣第一家婦產科專門醫院的高敬遠醫師,以及事業版圖遍及全臺並橫跨東亞的漢藥商顏淸塵先生,以個人生命史對照宏大的臺灣醫療史。
除了現代醫療發展,臺灣傳統信仰所能給予的精神寬慰,亦為本期特集的主軸之一。從求藥籤、扶鸞(乩)戒鴉片與原住民巫覡儀式,試圖描摹臺灣在邁入現代之際,民間信仰與臺人社會、身體觀之間的影響及連繫。
「歷史是怎樣從我們的生活裡變得靜默無聲呢?即使你日日行過,也沒有聲響。」最後引述賴香吟為本期撰寫的專欄內容,這段文字書寫她與佐藤春夫都曾穿行的府城街市,當我們回顧臺灣早期醫療發展時,亦有同感;而本期也寫,身之療癒,心之寄託,醫學予人新生的希望與可能,至今恆常。
薰風 編輯部
內頁
目次
封面圖 ― 臺北醫院
關於本集 (編輯部)
專欄
彼夏,此地 佐藤春夫、台灣以及我 (賴香吟)
臺日飲食文化的陷阱 以為只要加辣就是臺灣料理的日本人 (野島剛)
特集
從瘴癘之地到杏林花開 日治臺灣醫療建築發展 (凌宗魁)
承載地方記憶的醫院診所 (凌宗魁)
白馬走過朴子 醫療文化之都巡禮 (蘇明修)
寂禁的邊緣 井手薰主持的醫院建築 (吳昱瑩)
社會醫療前線 實費診療所 (陳坤毅)
日治瘟疫蔓延時 百年前的防疫措施 (沈佳姍)
疫風日常 老藥品與居家保健 (皮國立)
時代的寵兒 青島醫專與臺灣學生 (陳力航)
醫為桑梓人中福,藥自蓬萊頂上尋 陳土金醫師與宜蘭蓬萊醫院 (陳力航)
翻開醫師之家的老相簿 臺灣第一位婦產科開業醫師高敬遠 (編輯部)
日治時期的漢藥商──顏清塵 (顏美智)
神明的處方箋 藥籤文化觀察 (徐維芷)
三恩主見證,扶鸞戒煙癮 日治初期的宗教治療運動 (李世偉)
喚回冶遊的靈魂 卑南族巫醫紀事 (巴代)
文藝
安慰舞歌 不插電的流行歌妙方 (林太崴)
澎湖的莎翁悲劇 川上音二郎的正劇奧賽羅 (陳飛豪)
四季遞嬗 百搭定番的染付 (張琇媛)
與釀酒歷史乾杯 月桂冠大倉紀念館 (錢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