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木.林.森:台灣森林錄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榮獲年度金鼎獎雜誌類最佳攝影獎作品
傳遞愛樹的感動、開展台灣森林新視界,一本值得您翻閱細讀的國民森林讀本!
多木成林,多林成森,人樹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連結與故事?
如果綠覆率=幸福率,那麼我們真是令人欽羨的大富戶。台灣國土面積三萬六千多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高達六成以上,如果從帳面上來看,台灣人均擁有0.092公頃的森林,但這個陸域上最大的生態系,對大部分人來說卻是相對陌生。
受了竭澤而漁的大伐木時代創傷,國人亟欲保育自家山林,卻導致用木99%倚賴他國進口。如果有一天國外無法大量、平價地供應民生所需,台灣可有因應之道?
書中介紹關鍵林業職人:瀕臨消失的伐木人、賣命爬高為林木「接生」的攀樹採種人。也在盤點生態資源的同時,省思人與自然的進退舞步,看見深耕里山的「社區林業」、與護國神山PK的保安林、搭上最流行的「森林療癒」列車……
《籽・木・林・森》從產業、土地倫理、環境風貌、生活文化說起……,帶著讀者一起珍愛台灣,見樹又見林!
齊聲推薦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局長林華慶、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終身特聘教授王升陽、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
各界推薦
這是一本值得細讀與珍藏的好書,也是專業人員重要的參考資料。也要特別提出來的是劉子正在這系列文章所拍攝的照片,都是藝術品等級的攝影佳作。我大力推薦這本由【人樹之間】專題結集的《籽‧木‧林‧森:台灣森林錄》。——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終身特聘教授 王升陽
《經典》雜誌持續關注林務局自二○一七年宣示「國產材元年」後相關施政與台灣林業經營現況與展望的系列報導,不但帶給讀者宏觀的思維及視野,更留下珍貴的紀錄。希望藉由本書的付梓,激起更多關心台灣林業發展讀者的共鳴,將國有森林多元服務價值衍生的惠益,永續分享給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局長 林華慶
這本書從種子、樹木、森林到人地關係完整報導,將讓您見樹又見林,看見人、樹的緊密關係。台灣的山林覆蓋率是排名全世界前四分之一強,是社會上非常重要的資產,也造就台灣的生物多樣性,與社會經濟緊密的關聯。《籽‧木‧林‧森》採訪人物、場域多元豐富,足跡達海之涯、山之巔,投入熱情與心力,挖掘在各地穩定台灣環境生態的力量,是一本值得翻閱細讀的國民森林讀本。——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台灣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南區主持人陳美惠
作者簡介
潘美玲
現任《經典》文稿召集人,曾獲金鼎獎等一些獎項,對於採訪編輯有一股傻勁,喜歡學習,特愛翻閱世界這本大書,慶幸年輕時因旅遊記者的工作曾經行遍天下,如今在人文雜誌一待將近二十年,挖掘一般人習以為常的「舊聞」,找到「新知」觀點,從近視眼做到老花眼,無怨無悔。著有《中歐金三角》、《茶知錄》、《茶域經緯》、《台灣綠食堂》(合著)等書。
劉子正
《經典》資深攝影。美國雪城大學藝術攝影創作碩士。作品【八八水災後】獲2010年首屆台海新聞攝影大賽「金浪獎」年度最佳照片獎,【問天:與自然共生】獲2010年吳舜文新聞獎專題新聞攝影獎。【兩岸流動】獲2014年卓越新聞獎平面類新聞攝影獎及「金浪獎」年度最佳照片獎。【真食餐桌】獲2016年金鼎獎雜誌類攝影獎、2017年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平面新聞攝影獎。【人樹之間】入圍2019年吳舜文新聞獎新聞攝影獎、獲2020年金鼎獎雜誌類攝影獎。
目錄
推薦序
傳遞愛樹的感動 王升陽
台灣森林的新視界 林華慶
釀出來的國民森林讀本 陳美惠
自序
我們與樹之間的距離 潘美玲
籽 一片森林的起點
種子的力量:復護山海 保全未來
撰文/潘美玲・攝影/謝佩穎
未來總動員:植物的諾亞方舟計畫
撰文/潘美玲・攝影/謝佩穎
台灣林人誌
攀樹採種人
撰文/潘美玲・攝影/劉子正
木 非木不可
台灣自產材:島嶼森林的優與憂
撰文/潘美玲・攝影/劉子正
台灣林人誌
伐木人
撰文/潘美玲・攝影/劉子正
愛木者言:重回美好的木藝時代
撰文/潘美玲・攝影/劉子正
竹林思想起:二十一世紀最環保材質
撰文/潘美玲・攝影/謝佩穎
林 從相伴到相絆
相伴相絆:護樹與開路的人間習題
撰文/潘美玲・攝影/劉子正
宜樹宜家:人與自然的都市探戈
撰文/潘美玲・攝影/劉子正
借來的大自然:都市綠美化的生態省思
撰文/潘美玲・攝影/劉子正
攀樹修剪:更細緻的樹木養護
撰文/潘美玲・攝影/劉子正
台灣林人誌
種樹的人
撰文/潘美玲・攝影/顏松柏
森 伐木之外
社區林業:生態與生計共存
撰文/潘美玲・攝影/劉子正
台灣林人誌
深耕里山夢田
撰文/潘美玲・攝影/劉子正
保安林:保國、安民、共生
撰文/湯琇婷・攝影/劉子正
伐木之外:森林的另類處方箋
撰文/潘美玲・攝影/劉子正
ISBN:9789869957724
出版社:經典雜誌出版社
規格:精裝 / 264頁 / 19 x 26 x 2.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