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都洋裁師:藏在日治庶民生活與裁縫故事裡的微光
內容簡介
裁縫師,在服裝史上從來不曾獨領風騷。
但在那最輝煌的年代,
裁縫師曾是家庭經濟的支柱、服裝現代化的重要推手,
更甚,是無數少女心目中的夢幻職業……
1920年誕生的秀絃,在旗津的尋常人家成長,因緣際會下赴日學習裁縫。
從學習人體實際測量、設計製圖、繪紙版、剪裁布料,
到粗縫試樣、試穿、修正和縫製等等的縫紉技藝,
她拾起裁縫剪的巧手再也沒有放下。
1940至1970年是服裝史上變化最大的時期,而秀絃躬逢其盛──
她正好參與了這場跨時代的演變!
形式上,從數百年不變的唐衫、和服演變成為洋裝;
功能面,服裝從保暖實用物躍升為裝飾品,更是代表著個人品味與時尚。
而經歷戰爭空襲後的困苦日子,堅強的她以針線撐起一個完整的家。
留學時期日本老師曾說過:「能夠讓客人滿意的裁縫師也太幸福了。」
秀絃要如何在生活的縫隙中實踐美學精神,以獨到的品味滿足遠道而來的客人?
如何隨著工業化發展適應新型縫紉機種,面對新造型、新布料和新剪裁方式的挑戰?
如何在編竹夾泥的簡陋房舍中,與丈夫相互扶持、掙錢養家,培育四個嗷嗷待哺的孩子?
旗津混合鹹腥海味的風仍然不停吹拂,平凡生活中隱藏著淡淡微光。
透過秀絃的故事,見證手工洋裁的興衰、港都地區的發展,以及日治時代一個庶民家族的起落。
作者簡介
莊仲平
英國里茲大學工程碩士,常年從事海內外工程。母親年少赴日學習洋裁,作者自幼在母親忙碌的身影下成長,對於服裝美學耳濡目染。見證一個日治時代以來的庶民生活和裁縫故事。
著有《提琴的祕密:提琴的歷史、美學與相關的實用知識》、《提琴之愛:那些人,那些事》、《提琴工作室裡的樂章》、《琴弓的藝術:提琴收藏大師教你看懂琴弓的價值》、《世界著名跳蚤市場與古董市集》、《尋寶古董民藝 直擊歐亞市集:鎏金歲月的生活美學》、《收藏的秘密》、《我在沙烏地的工程傭兵生活》、《英格蘭幻旅:在那至綠的山丘》等,文章散見報章雜誌。
目錄
推薦序:話盡山雲海月情/粘碧華
作者序
一 抓住赴日升學的契機
阿娘,我想去日本念書
擘劃留學新藍圖
赴日郵輪啟航
安頓於東京,下一步?
二 誤打誤撞學裁縫
洋裁學校大門敞開
跟著生活走的洋裁史
量體裁衣,培養裁縫技術
和服的雅文化精神
和敬清寂的茶道美學
燒得一手家常好菜
三 東京的日常生活
啜飲咖啡與喫茶
深秋楓紅,初見雪
探訪巷弄布店
寫真館的定格時光
團體錢湯初體驗
隱隱約約的煙硝味?
生活匆忙走入尾聲
四 戰事迫近,空襲疏散
戰爭肅殺之氣襲來
戰火下的殖民臺灣
轟—高雄空襲警報
卡其色的國民服
攜家帶眷疏散逃難
等到玉音放送的那一天
重建殘敗家園
五 旗津的兒時記憶
漁港旁誕生的好命嬰仔
熱鬧的廟口夜市
黑沙灘上氣象萬千
漁港和漁市的盎然生意
混合鹹腥海味的家鄉氣息
六 背起書包上公學校
母親紮妥的兩條辮子
屬於查某囡仔的裁縫課
為了米飯努力的春季遠足
驪歌輕唱,紫花紛飛
七 血脈相承的一家人
纏足而不便於行的母親
流連逸樂的兄長
家境清貧的姑姑
日式居酒屋與鄰人
八 秀絃結婚了!
一場毫無預警的沙灘相親
新婚燕爾,遷居臺北
無法抹滅的戰時記憶
慘遭日軍俘虜,命在旦夕
捨命大逃亡
抗戰迎來勝利
九 展開裁縫新生活
從零開始租地與建屋
光復後的鄰舍群像
颱風襲來,疾風暴雨
口耳相傳的家庭裁縫師
穿針引線的生涯
秀足姐的家族軼事
保有生活中的浪漫情懷
後記:洋裁的歷史與美學
日本昭和時代服裝所見
臺灣服裝現代化的體驗
成衣時代與洋裁店的消逝
服裝的美學概念
ISBN:9789571474762
出版社:三民
規格:平裝 / 272頁 / 15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