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在臺日人的臺灣歷史像
內容簡介
半世紀的殖民統治,日本人因不同目的、以不同方式敘述臺灣的歷史。對「在臺日人」而言,臺灣史是什麼?臺灣是什麼?本書以早期從事臺灣調查研究的伊能嘉矩、「臺灣史專家」尾崎秀真、「左翼」作家濱田隼雄、「灣生」作家西川滿、中山侑、中村忠行,《民俗臺灣》的池田敏雄、國分直一等述史者為主,同期臺人著作為輔,嘗試以歷時與比較的視野梳理五十年間的「臺灣歷史像」,分析「殖民者」精神樣貌的複雜性與政治性,描繪出他們的思想光譜及變化。
作者簡介
鳳氣至純平
日本橫濱人。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現任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後研究員、文藻外語大學日本語文系、長榮大學應用日語學系兼任助理教授。著有:《失去故鄉的人──灣生的戰前與戰後》(左岸文化,出版中);譯著有:《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麥田,2006)、《神國日本荒謬的決戰生活》(遠足文化,2018)、《傳說的高砂族》(萬卷樓,2018)、《文明開化來了──與路上觀察之神一同翻閱明治時代的生活畫卷》(遠足文化,2019)、《日治時期原住民相關文獻翻譯選集》(秀威,2019)、《神國日本荒謬的愛國技法》(遠足文化,2020)等。
目錄
序言 曹永和文教基金會博碩士論文獎助計畫新書
緒論 「殖民者」為何需要殖民地的歷史?
他者的歷史到自我的歷史
觀察「臺灣史」的視角--漢文脈.差異/類似.一體化
「一體化」的實踐
文明進步史觀與皇國史觀--規定近代日本「歷史」的二種史觀
殖民地的「歷史」
章節結構
第一章 以「類似」作為臺日連結--領臺初期伊能嘉矩漢文脈下的臺灣史敘述
領臺初期臺灣史研究概況--漢文史料的蒐集作業為主
伊能嘉矩的臺灣史研究及其眼裡的清治臺灣
《臺灣教育會雜誌》的歷史相關記事--著重日本史的漢文報與臺灣史的日本報
伊能嘉矩的〈臺灣史談〉--漢文脈之下的臺灣史像
小結
第二章 以「差異」設定臺日位階--統治者的文明進步史觀
殖民統治與國體論
以文明史觀定位臺日「差異」
辛亥革命後官方面臨「類似」/「差異」的挑戰
與官方史觀的爭奪--臺灣人的「臺灣殖民史」
官方史觀的回防--圍繞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的歷史敘述
小結
第三章 重整「類似」與「差異」--尾崎秀真的臺灣中心史觀
「臺灣史料編纂委員會」的「新臺灣史」
「臺灣四千年史」之前尾崎秀真的臺灣史認識
尾崎秀真的「臺灣四千年史」
位於尾崎史論的迴響
小結
第四章 歷史的庶民化、庶民的歷史畫--1930年代的歷史熱
臺灣人的臺灣中心史觀
在臺日人的歷史熱
歷史熱的延燒--歷史文學的書寫潮流
小結
第五章 「國」民或國「民」--戰爭動員下的臺灣史論述
國家、地方、個人的整編--戰爭時期的文化統制
在歷史熱的延長線上--地方史、庶民史、自我尋根的臺灣
「國」民文學與臺灣史--西川滿的臺灣鐵道史
「國」民?國「民」?--濱田隼雄的臺灣農業史
如何國「民」?《民俗臺灣》的臺灣庶民史
帝國史裡的臺灣生活史
小結
結論 對在臺日人而言,臺灣是什麼?又,對我們當今日本人而言呢?
有感情地納入帝國--「臺灣史」意義的演變
戰後在臺日人與臺灣的關係--今後的課題與展望
失去殖民地後,日本人就不需要了解「臺灣史」了嗎?
後記
附表
參考書目
ISBN:9789576389429
出版社:南天
規格:軟精裝 / 352頁 / 26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