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飛蛾:一個美國傳教士親歷的台灣白色恐怖
內容簡介
國民黨不希望台灣人看的書,但卻是台灣人必須看的書
兼具偵探小說的驚悚情節和回憶錄的敘述風格,每一章節都緊緊抓住讀者
彭明敏‧王景弘‧柯義耕 強力推薦
當今(在台灣的)美國留學生、傳教士當中,不乏對台灣獨立高度熱衷,並且心甘情願投入者,還以為自己是一群耐燃的撲火飛蛾呢!--休史密(Thomas P. Shoesmith),美國國務院中國事務處長
這本「回憶錄」,雖是一位美國宣教師的心路歷程,但他親身體驗台灣白色恐怖戒嚴下的生活遭遇,是極難得的歷史見證。--彭明敏
唐培禮是一位行事低調的美以美教會傳教士,一九六○年代末期到一九七○年初在台灣傳教。台灣人不知道他是彭明敏教授擺脫國民黨魔掌脫出台灣的主要設計人,和默默籌款,暗地救助台灣政治受難者家屬的人權活動者。本書對彌補及平衡台灣歷史有幾點重要意義:第一,它揭露白色恐怖不但有台灣人受害、中國難民受害,也有外國人士受害。第二,它記述美國傳教士對台灣人民爭取民主、人權的奉獻。他們在白色恐怖時代默默行事,這是台灣民主化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頁,台灣人不能不知道,更不能遺忘。第三,唐培禮夫婦和其他美國友人,冒極大風險,幫彭明敏教授逃出魔掌,保護了台灣民主與獨立建國運動的重要領袖。--王景弘
這趟深入台灣政治迷宮之旅,讓他體認到台灣人在蔣介石戒嚴下的苦難。基督教衛理公會支持統治台灣的外省政權,也服膺美國的外交政策目標。結果,唐培禮逐漸得痛苦地質疑作為一個獻身耶穌對人類承諾的傳教士,在這當中的道德倫理角色。這本回憶錄應被視為兩個層面的經典文件,其一是身處鎮壓迫害環境下的傳教經驗,另一方面則可說是為更廣泛的政治活動人士而寫。兼具偵探小說的驚悚情節和回憶錄的敘事風格,書中人物的對話因為這些人的性格和當時的環境而尤顯獨特。每一章節都緊緊抓住讀者,深入作者神祕的困境及其友人的恐懼。通篇回憶錄裡,一路連貫著神學和道德論辯,讓故事更顯普世意義。--柯義耕(Richard C. Kagan),美國漢姆萊大學(Hamline University)東亞研究榮譽教授
作者簡介
唐培禮
是個退休神學教育家,牧師與行政主管,現在專職寫作。他在德州北部長大,前後畢業於沃斯堡的德州威斯連學院(Texas Wesleyan College)與達拉斯的南方衛理公會大學柏金斯神學院(Perkins School of Theology at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並在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取得宣校與世界宗教神學博士學位。1967年,他在台北的中華語言研習所取得華語合格證書。
1965年年底,唐培禮與前妻唐秋詩(Judith)奉衛理公會派任到台灣傳教,並在長老教會創辦的台灣神學院擔任教會歷史副教授,台南神學院客座教授。他也是東南亞神學研究所的創始成員。
抵台初期,唐培禮伉儷先後認識了彭明敏教授和他的學生魏廷朝與謝聰敏,成為至交好友。在彭明敏脫逃出國後隔年,唐培禮伉儷成為傳教士遭到中華民國政府逮捕並驅逐出境的首例。
回到美國,唐培禮先後任職於紐約的美國基督教協進會(National Council of Churches)與喬治亞州的非營利組織Alternatives,並出任首屆艾墨瑞大學(Emory University)宣教資源中心主任以及亞特蘭大大學的教派際神學中心(Interdenominational Theological Center)主任。他也在阿拉斯加州和奧瑞岡州擔任牧師。
離台38年後,唐培禮在2003年應邀,首度回到甫民主化的台灣,以其在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的人權工作接受表揚。他在2005年從神職退休,得以開始追求畢生夢想寫小說。到了2009年,他暫停尚未付梓的小說「Not Yet What We Shall Be」一書,先著手撰寫回憶錄,本書「撲火飛蛾:一個美國傳教士親歷的台灣白色恐怖」2011年2月在美國出版。
唐培禮目前和太太康妮(Connie Meugniot Thornberry)和兩條狗,四隻貓共同住在奧瑞岡州。兩人共有五個子女,四個孫子女。
譯者簡介
賴秀如
資深新聞工作者,曾任職於台灣與香港多家中、英文報紙、廣播電台與通訊社,擔任過記者、編譯、特派員、總台長與總編輯等職務,也分別在美國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哈佛大學與喬治城大學擔任訪問學者,目前為政治大學訪問學者。著有:《如何與銀行打交道》,1991年遠流出版;譯有:《黑心帝國》,2011年允晨文化出版。
ISBN:9789866274572
出版社:允晨文化
規格:平裝 / 288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