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與祂的子民:阿力曼與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
內容簡介
以無形的「文化精神」作為最重要的「藏品」,
不僅成功保護了大自然,
也在「全球化」的深刻影響下,
從「在地思維」與「祖先智慧」中,
找到一個「傳統文化」與「商業經營」的平衡之道。
阿力曼,一位住在台東的布農族人,二○○三年面臨到財團欲購入故鄉土地,以開發靈骨塔、渡假村的危機,在得到環團、銀行經理、大學教授等人的幫助與理念認同下,為台灣保留下大片的鸞山原始森林,經營「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為台灣開啟了「部落生態觀光」的無限可能。今日的「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不僅是許多學校戶外教學首選,更是許多政府單位、國人們向國外介紹台灣的窗口之一。
本書詳實記錄了「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十八年來尋找古老生活智慧和土地倫理,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建構人跟土地永續對等的森林銀行概念發展模式,希望除了能讓更多人來到鸞山、體驗並認識大自然的美景、感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經驗,成為一起保護地球的朋友之外,更能讓大家改變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重新看見台灣原住民在自己土地上的尊榮和希望。
本書特色
1.揭開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的創建源由與創建理念,以及創建人阿力曼的生命故事。
2.藉由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園區內的安排與行程規劃,展現布農族人的傳統觀念,及其對於土地的禮敬。
好評推薦
希望藉由阿力曼的生命故事,有更多人能夠找到內心真正的安息!更期待,這樣的生命故事,讓我們見證立足台灣、分享國際的信心!――陳慈美(生態關懷者協會創會理事長)
在此利用這本書呼籲大家共同珍惜部落文化,支持阿力曼和許多從城邦文化殖民中解放出來的原住民,一起重返祖先的原居地,讓文化根植於傳統領域的部落重生,也同時讓台灣山林繼續為地球的生態系統服務。――劉烱錫(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總幹事、台東大學教授)
作者簡介
劉政暉
從事教育工作,曾任中學教師,目前任職於島嶼西南部的社大、大學,以倡導「接地氣的國際觀」為職志。
多年來為台灣原住民文化之浩瀚與美好而深深著迷與感動著,相信部落耆老們共同的提醒:唯有看見土地,才可能在這世界上站得直、走得遠。
以成為一位「熟漢」而努力著,同時期許自己能作為跨文化間的溝通橋樑。
目錄
推薦序 立足台灣 分享國際──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的另一種價值 陳慈美
推薦序 向部落學習尊重自然與生命 劉烱錫
口述者自序 掌握部落發展的主導權 阿力曼
故事由此開始……
不久不久以前……… 在那座不遠不遠的山中
Niang的故事
集團移住:敲響族群文化的喪鐘
阿力曼家族的遷徙
走入森林與記憶中的「內本鹿」
從「Asang」觀念,看見布農族與土地的關係
恢復傳統的「重要性」與「難度」
那個時代,身為一位「原住民」
有大自然相伴的童年
面對「普世價值」的妥協
打滾社會練功夫
被喚醒的「內在使命感」
為自己走出回家的路
六年,唸一個碩士
建立「部落地圖」的重要性
與家人一同踏上回家的路
部落地景保衛戰
我們,到底有什麼?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誕生!
環境信託
齊聚眾人之力,把「土地」留下來!
沒有人是局外人
他山之石:我們也能做到!
永續發展的堅持
拿回原住民的「文化詮釋權」
天助.自助者
「一日布農」的真實體驗
森博之旅,展開!
眾人的「會走路的樹」
一來再來的森林之友
值得驕傲的「沒有文字的文明」
森博嘗試保留下的傳統觀念
推動「生活倫理」的老派價值
找回「謙遜」的布農價值觀
森博的價值權衡之旅
開啟無限可能,就從「不再領取補助」開始!
部落「共好」的可能與挑戰
抵抗「觀光客的凝視」
真實性,誰說了算?
前村.後部落
百步蛇傳說:價值衝突的挑戰
為大地之永續請命
承擔歷史共業的勇氣
人人都是改變的起點
嶄新的「文明」定義
為青年們鋪上一條「回家」的路
看看原住民,試著想想自己
賦予「台灣人」嶄新定義
撰文者後記
ISBN:9789862943014
出版社:玉山社
規格:平裝 / 224頁 / 16.8 x 21 x 1.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