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三部曲(共三冊)
內容簡介
寒夜三部曲-1寒夜
彭阿強帶領家人來到偏遠的蕃仔林,從事辛苦且危險的開墾,其童養媳燈妹在一連串不幸事件下,嫁給了隘勇劉阿漢。原本劉阿漢是要擔任彭家申請墾戶的一個隘勇,以便向官廳申請墾地,不料彭家已經初步開墾的地被一個叫阿添舍的頭家捷足先登。在官民勾結的陰謀下,蕃仔林各戶就要淪為佃農,此時日軍登臺。眼看土地糾紛無法解決,彭阿強在絕望中咬死頭家葉阿添,寒夜也就降臨了。
李喬於1975年開始這個作品的寫作計畫,起因於楊逵告知李喬其父李木芳的抗日身分。作品裡的劉阿漢即為李木芳的影射,他沒有做農事的本領,只能擔任危險的隘勇工作。李喬的創傷經驗之一來自於父親。李父在二二八事件後,性情大變,成為家人不願提起的「禁忌」,就連李喬青年時期想追求女朋友,都因父親的身分不受女方家長輩認可而受挫。加上其父未能妥善處理土地問題,使得李喬成年後沒有來自父親的「落腳糧」。後來李喬在父親死後大約十年得知父親曾經參加抗日組織,大受震撼,也開始引以為傲。這種又愛又恨的矛盾心理,表現在《寒夜三部曲》裡的主人翁劉阿漢的人物形塑上最為澈底。
ISBN:9789865434762
出版社:遠景
規格:精裝 / 508頁 / 17 x 23 x 7.1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寒夜三部曲-2荒村
故事是從1925年日本已經統治臺灣30年開始,描述一連串反日的事件,包括二林事件、中壢事件、農民組合活動情形、文化協會的分裂前後、到大湖事件,最後則以1929年的212大檢肅結束,前後只有四、五年時間;其中還以倒敘方式提及1903年的詹惡事件和1913年的羅福星事件。諸多歷史史實,作品以劉阿漢和劉明鼎父子前後貫穿各種驚濤駭浪的場面,而燈妹則扮演了穩定的力量。另外有一位導師型人物,他是來自長山的邱梅,給了劉阿漢一家不少的幫助。另外對於「三腳仔」亦著墨甚深。
劉阿漢是本作品裡最重要的英雄角色,象徵臺灣人的傲骨精神。由於這部作品寫作的時間點和鍾肇政的《滄溟行》相差不久,也都描寫農民運動,但是兩位作家對於日本執法者的態度非常不同,可能與他們分屬戰後第一、二代的經驗有關。 這部作品是三部曲中最晚寫的,為求忠於歷史場景,使用了大量的客家話和日語,這些語言夾雜的現象,造成今日讀者閱讀的困難,卻是反映當時的臺灣知識分子說話的實況。
ISBN:9789865434779
出版社:遠景
規格:精裝 / 588頁 / 17 x 23 x 8.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寒夜三部曲-3孤燈
描述二戰結束前夕,1943年到1945年太平洋戰爭期間,蕃仔林老弱婦孺過著艱苦的生活,以及當地青年被徵召到菲律賓當兵或當軍伕,在日本戰敗後,逃亡的過程。小說場景分屬兩地:蕃仔林和菲律賓,情節依照兩地參差對照。燈妹象徵母土,與遠方的兒子明基以戒指和體香相連。當戒指掉了、體香散了,便知燈妹去世了。
ISBN:9789865434786
出版社:遠景
規格:精裝 / 576頁 / 17 x 23 x 8.0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作者簡介
李喬
本名李能棋,1934年出生於苗栗大湖。新竹師範學校畢業,勤於涉獵各類知識,形成作品豐富內涵,創作包括小說、詩、散文、戲劇、雜文、評論等。精擅多樣類型,講究形式變化,主張「文學志在反抗」和「臺灣主體意識」,作品已有多國語言外譯。寫作之外,另亦積極參與社會運動及公共事務。曾獲吳三連獎、國家文藝獎、臺灣文學金典獎、行政院文化獎等。
編者簡介
黃美娥
現任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另亦擔任國家藝術基金會董事、漢學研究中心指導委員、臺灣圖書館臺灣學研究中心諮詢委員等,曾任臺灣大學臺文所所長、臺灣文學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臺灣文學研究與史料編纂,著有《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古典臺灣:文學史.詩社.作家論》及論文百餘篇,另編有《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臺灣原住民族關係文學作品目錄暨選集1603-1945》、《世界中的臺灣文學》等十餘種。曾獲竹塹文學評論獎首獎、巫永福文學評論獎、國家圖書館「臺灣各大學學術資源能量風貌」文學研究專書高被引排序第一。
蔣淑貞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當代文學理論、臺灣女性文學、臺灣客家文學、東南亞華文文學、澳洲文化政策研究等。近作包括〈「世遺」與「排遺」:澳門九澳與黑沙客家村的「文化遺產」與「霸地污名」〉(2015)、〈反抗與忍從:鍾理和與龍瑛宗的「客家情結」之比較〉(2015)、〈逆寫當代愛情:李喬《情世界—回到未來》之知識與價值〉(2017)、〈極權與養生:李喬的兩個亞洲觀〉(202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