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山史話
內容簡介
自康熙24年(1685年)起,首任臺灣府知府蔣蘊英主修的《臺灣府志》,這本描述了臺灣島初入大清版圖之海上疆域的方志上,一座名為「合歡山」的山峰,首次出現於歷史文獻中,但卻將「合歡山」描述在雪山山脈一帶,「合歡山」空有其名,是對未知事物的想像。
此後再經過了將近225年,明治43年(1910年),臺灣總督府番務本署技師野呂寧,終於正式首登並以三角測量與經緯儀,為日後並延續今日的「合歡山」下了科學的正式定論。自清代以來的謎樣地理空間,轉換為現實山頭,定位在地圖的表面。
但「合歡山」的涵義,卻遠比地圖上的三個文字還深廣。戰爭時期所開闢的道路旁,「合歡山」具有軍事上的樞紐地位;在治理時期的攬勝及登山、健行、滑雪風潮中,具有遊憩的意義;在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之後,兼具有物種保存及地景保育的功用;在歷史上保存下來的文史遺跡中,又隱含文化資產的重要意義。數百年來山上空間與山下社會的互相交織,讓合歡山成為太魯閣國家公園重要的文化資產。
因此,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邀請在太魯閣國家公園踏查30餘年的資深山友金尚德先生,透過實地田野調查及史料爬梳,將數百年來合歡山文明化的互動過程,輔以流暢文字及古今照片,述說「合歡山」一詞的歷史與文化脈絡。
作者簡介
金尚德
1966年生,童年寒暑假均在花蓮外祖父家度過,開始對山產生濃厚的情懷。
曾任職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花蓮第一信用合作社,現任財團法人門諾基金會財務部資深主任。忙碌的銀行與財務工作之餘,熱衷原住民文化、田野調查、及中級山登山探勘活動;登山足跡踏遍太魯閣高山溪谷間。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文化學系碩士畢業、博士班肄業。曾獲臺灣社會學會「臺灣社會學會論文獎」、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臺灣學研究獎」、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獎」優等獎等學術榮譽。曾於1999結合踏查成果,開闢網站「東部中級山岳探查誌」,榮獲國科會「推薦心
靈網站優良好站」;2000年於《東海岸評論》開闢〈花蓮山誌〉專欄。
著作有《百年立霧溪:太魯閣橫貫道路開拓史》、《峽谷山徑二十里:內太魯閣警備道路》等書。
目錄
處長序
作者序
合歡山區域圖
楔子
第壹篇 未知想像的文化地景
第一節 混沌疆域,首見府志
第二節 合歡入詩、地景入畫
第三節 「開山撫番」、測繪輿圖
第四節 「合歡山」山名考證
第五節 道卡斯族的「合歡」族名
第貳篇
第一節 合歡山三大歷史事件:「深堀事件」
第二節 南投廳推進隘勇線
第三節 首登合歡山
第四節 風雨大山難
第五節 合歡山三大歷史事件:「太魯閣討伐」
第參篇 紀律規訓的文化地景
第一節 合歡山三大歷史事件:「霧社事件」
第二節 「合歡越道路」竣工:帝國道路的最高點
第三節 熱帶高原、首度滑雪
第四節 開闢合歡山高山牧場
第五節 「次高タロコ國立公園」誕生:戰爭十局下的神聖道場
第四篇 文明高山的文化地景
第一節 計畫修築「臺灣省東西橫貫公路」
第二節 戰後重登合歡山
第三節 高山之巔、「遏制匪波」:內戰下的對峙分工
第四節 「反共復國」、山頂發聲:「中國廣播公司合歡山轉播站」成立
第伍篇 歲寒松雪的文化地景
第一節 國策電影《合歡山上》、共赴國難
第二節 「臺灣省東西橫貫公路」竣工:臺灣公路首度的垂直「空間革命」
第三節 合歡山上的聖火隊
第四節 更名「介壽山」:儒家道統、國族意識投射下的山川符號
第五節 解甲歸田、高山農墾:合歡山周邊農場
第六節 松雪勵節、青年救國:「動員戡亂」下的救國團青年自強活動
第七節 興建「松雪樓」與東峰滑雪場
第陸篇
第一節 籌設合歡山「陸軍寒帶訓練中心」
第二節 中央山脈上的通信樞紐:「國防部統一通信指揮部合歡山中繼臺」
第三節 要塞化的合歡山:「合歡山戰備坑道」
第柒篇
第一節 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
第二節 合歡之山、眾樂天地
結語 蓬萊仙山、人間宿命
合歡山今昔
古今地名對照
參考文獻
ISBN:9789865448028
出版社: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課
規格:軟精裝 / 252頁 / 20 x 21 x 3.5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