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默而生:槍響後的發聲與抵抗
內容簡介
二二八事件73週年.共生音樂節2020專冊
今年(2020)的共生手冊書名為《不默而生:槍響後的發聲與抵抗》,主要是以青年學生的角度書寫,回顧台灣社會面對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乃至於推行轉型正義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與挑戰,呈現當時威權體制下的不當對待,同時也反思公民所展現的能動性。
威權時代下的國家暴力,恣意侵害他人生命權與自由權的公權力,成了時代的悲歌,然而,回歸行動者的角度,台灣人民不只是國家暴力消極的受害者,更是面對強權體制下積極的抵抗者。
本書將我們所欲關注的面向,分成「二二八的時代脈絡」、「二二八的發聲與噤聲」、「二二八與文學」及「二二八於當代的連結」四個主題,紀錄在如今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共生音樂節如何去理解二二八事件的意義。
作者簡介
共生音樂節工作小組
有感於年輕世代對於二二八事件的遺忘、政府對於歷史教育的長期忽略,以及台灣人對自身歷史的漠視,共生音樂節由一群關心台灣歷史的年輕人發起,舉辦全台灣規模最大的二二八紀念活動。
藉由音樂節、短講、地景導覽、展覽、真人圖書館等活動形式,希望吸引青年重新關懷二二八事件,並推廣轉型正義的概念。
目錄
一、前言
青年如何記憶二二八
抵抗遺忘的過程
二、二二八的時代脈絡
從戰後到二二八之間台灣人的政治參與
二戰後中華民國統治下台灣人政治與文化層面的認同及思潮
二二八事件前後台灣左翼組織的發展
二二八事件前後台共論述與運動方向
不當統治的進化–從二二八與白色恐怖之異同談起
三、二二八的發聲與噤聲
從喧囂至沉默——二二八事件中的參議員及其後
不默而聲:新聞的發聲權利
二二八前後原住民族的發聲與噤聲
「默」非定律:二二八事件後的政治沉默及其社會因素
四、二二八與文學
詩如何記憶二二八
以虛構抵抗記憶歷史的「不能」:台灣二二八小說重返歷史的嘗試
五、二二八與當代的連結
受難者的聲音:遺書返還過程
昨日台灣、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從二二八看香港反送中運動
歷史記憶如何影響不同世代的「台灣人」認同
六、參考資料
ISBN:9789578019034
規格:平裝 / 152頁 / 15 x 21 x 1 cm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