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攝影家合集(李火增、余如季、許淵富、彭瑞麟、鄭桑溪、吳金淼)
目前附書殼提袋版皆完售,2019/1/3後下單者皆無附書殼及提袋
《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於2018年度出版的精采陣容,包括彭瑞麟、李火增、吳金淼、許淵富、余如季、鄭桑溪等六位臺灣攝影家。
無論攝影家的拍攝風格是隨性或嚴謹,選擇的題材與主題是詳實記錄生活或是抽象造型視角,這些不同的人、事、物和風景經由鏡頭捕捉之後,再透過照片,顯影在世人面前,我們便能從攝影作品欣賞攝影家眼中的世界。
臺灣攝影家:李火增
內容簡介
臺灣攝影家李火增,是臺灣總督府出版《第一回登錄寫真年鑑》登錄攝影家,也是徠卡寫真俱樂部成員與臺灣省文化協進會攝影委員。
本書依據史料、留存的文件及對後人的訪問,構築鏡頭後李火增的真實樣貌,亦呈顯日本時代臺灣的富裕階層和市井生活圖像。
呈現自然、不刻意取景的無主題街拍,保留大量1930年代後半到1940年代前半臺北、臺灣各地的民情點滴與日本時期的各種活動。
作者簡介
鄭麗玲 Cheng Li-ling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教授。長年研究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史、教育史,熱衷蒐集、解讀臺灣老照片影像。近年更帶領學生投入歷史文化的創意開發與應用,推出立基於土地的文化創意產品。任教北科大多年,參與校史編著,於2008 年至2011 年出版《台北工業生的回憶》、《百年風華:北科校史》(共著)。近年投入大眾史研究,撰述之歷史普及書:《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2015 初版)、《台灣第一所工業學校—從台北工業學校到台北工專(1912-1968)》(2012)、《國共戰爭下的悲劇— 臺灣軍人回憶錄》(1996)、《臺灣人日本兵的戰爭經驗》(1995)等書。
目錄
部長序
館長序
小傳
楔子
1.時代下的寫真大亨
臺灣進入攝影時代
為妻女大量留影
大亨小傳生活樣貌
登錄第一回寫真年鑑
2.戰前臺灣的日常街拍
臺灣日常與庶民眾生相
城市慶典
孩童與休閒活動
少見的主題式作品
3.歷史與人的互動
由自宅望向街道
日治臺灣第二次選舉紀實
時局活動與名所
4.戰後掙扎
李火增消失於攝影圈
李家二三事
戰後攝影作品
街景中的電影看板
看見李火增,看見臺灣社會
注釋
李火增大事紀
參考書目
ISBN:9789860571752
規格:平裝 / 168頁 / 19 x 26 cm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臺灣攝影家:余如季
內容簡介
中部資深攝影記者余如季長年記錄新聞與外交事件,亦曾花費7年,以相機、電影機記錄鷺鷥生態。一生倡導保育自然生態、守護民俗文化,並付諸行動,促成綠川美化(同心花園運動)與臺中民俗公園之成立。
作品囊括庶民生活、自然生態、影視劇照、新聞時事、空拍與省政建設等多樣風貌。尤其長期記錄中部地景與常民生活,留存的畫面成為中部環境變遷的重要歷史紀錄。
余如季是臺灣空拍攝影始祖。《白鷺人家》紀錄片獲1967年亞洲影展金禾獎,同年獲選第6屆十大傑出青年。拍攝的紀錄片、新聞攝影曾獲數座金鐘獎、金馬獎。
作者簡介
王靜儀 Wang Ching-i
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副教授。道地的臺中人,長期致力口述歷史,並參與多項政府委託人物傳記計畫。熱愛教學,帶領學生參與各項專題與競賽,多次獲模範教師、教學績效特優教師等殊榮。著有《臺灣省議會歷任議長副議長略傳》(2016)、《形神化境—余如季見證臺中一甲子》(2014)、《戰後臺中縣的地方派系與縣政發展1951-2005》(2012)。主持臺灣省諮議會委託的省議員傳記計畫,於2014 年出版《臺灣省議會議員小傳及前傳》等系列叢書共六大冊;共同主持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委託之臺灣全志人物志編纂計畫,並於2018 年付梓。
目錄
部長序
館長序
小傳
1.「白鷺人家」掌鏡人
來臺依親
「攝影」開啟一生的工作
鷺鷥記錄與得獎影片2.新聞報導與紀實攝影
時事留影紀實
臺中的外交大事
臺中昔日地景與常民生活
影視劇照
3.動靜態影像雙紀錄
紀錄片敲開臺灣電視公司大門
省政報導與重大建設
4.攝影師、攝影記者、攝影家
推廣攝影教育的行者
構築城市美學的社會回饋
影像留於青史遺作公諸世人
附錄
注釋
余如季大事紀
參考書目
ISBN:9789860571783
規格:平裝 / 168頁 / 19 x 26 cm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臺灣攝影家:許淵富
內容簡介
出身臺南的許淵富,攝影題材橫跨紀實與黑白光影之間的造型構圖,以及研究新技法所創作的商業攝影作品。將技法公開給後生攝影家參考借鑑,更致力於推展地方攝影藝術與教育,獲頒臺南市卓越市民表彰。
題材與類型不限於某一範圍,擅長捕捉市井生活中瞬間的深切情感,或用鏡頭解構物體的造型,利用光影創造虛實抽象的畫面,更常以顛覆常理的視角觀察一般人未曾注意到的角落,創新的實驗精神十足。
作品曾獲得國內外無數獎項,參與成立「鳳凰寫真俱樂部」、「無名攝影俱樂部」、「點點攝影俱樂部」等團體組織;開辦攝影教育班。還曾策劃並參與《攝影家眼中的府城古蹟》、《1860-2006聚焦府城—臺南市攝影發展史及史料》等書。
作者簡介
孫曉彤 Sun Xiao-tong
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創作組碩士。獨立藝評人與策展人,曾於《藝外ARTITUDE》、《CANS 當代藝術新聞》和《典藏STYLE》等雜誌擔任主編或副主編,媒體經驗超過10年。著有:《凝視的身影:37 位台灣當代藝術家的生命歷程與藝術創作》(2016)。
目錄
部長序
館長序
小傳
1.攝影景窗裡的生命視野
關於故事的開始
以攝影為志業
獎項肯定與自我探索
地方文化的耕耘者
2.視覺風格的養成
古典與實驗
時代的紀實之眼
紀實的另外一種視角
3.以攝影實踐藝術創作
觀點轉動的時代
攝影,以藝術之名
攝影的傳道人
珍藏明日的記憶
注釋
許淵富大事紀
參考書目
ISBN:9789860571776
規格:平裝 / 168頁 / 19 x 26 cm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臺灣攝影家:彭瑞麟
內容簡介
臺灣攝影先驅彭瑞麟出身醫學世家,前往日本學習寫真技術後回臺灣成立寫真館和寫真研究所,提升了臺灣職業攝影師整體水準。
為寫真館顧客拍攝許多不同於當時常見光影構圖、高品質的人物肖像。研究各種照片成相技法,如紅外線攝影、X光攝影等,希望能將「藝術」與「科學」技術結合,呈現出一種嶄新的作品形式。
開設臺灣第一間寫真研究所;臺灣第一位以「三色碳墨轉染天然寫真法」作品入選日本寫真美術展的攝影家;也是臺灣唯一一位創作現已失傳的金漆寫真作品的攝影家。
作者簡介
馬國安 Ma Kuo-an
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研究碩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博士。
曾參與夏門攝影研究工作室主持的早期台灣攝影數位資料庫計畫—「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任田野資料收集、訪談與研究者。研究專長為近代東亞圖像與文化史。目前專注歷史圖像的數位人文學研究,作品包括「意象台灣」資料庫及「故事」網站。
目錄
部長序
館長序
小傳
1.藝術家的誕生
炸不碎的底片
從畫師到畫家
被遺忘的攝影家?
2.東京寫真專門學校的「臺灣第一名」
日本寫真界的新風景
「藝術寫真」的成立與職業寫真家的訓練
從旁聽生到寫專第一名
職業寫真師的畫家夢
3.寫真界的革命兒
Apollo,藝術之神
以寫真做為啟蒙
「廣東時代」和紀實寫真風潮
1930年代的臺灣寫真與藝術風景
4.觀看的科學
醫師,畫師,攝影師
附錄
注釋
彭瑞麟大事紀
參考書目
ISBN:9789860571745
規格:平裝 / 168頁 / 19 x 26 cm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臺灣攝影家:鄭桑溪
內容簡介
高中開始使用相機的鄭桑溪,18歲加入張才創辦的「新穗影展」。在張才的引導下,他以自然、感性的眼光,使用紀實手法拍攝所見景觀,並為蘭嶼、基隆、九份等地留下彌足珍貴的歷史影像。
早期拍攝飛禽專題,展現鳥類活潑生動的樣貌。任職新聞局攝影室時則留下難得的新聞畫面。九份與基隆系列是長期耕耘的攝影專題,如今成為最珍貴的城市影像。
鄭桑溪是臺灣報導攝影的先行者。曾連續兩年在「台北攝影沙龍」獲得最佳作品獎。創辦基隆市攝影學會。製作並主持臺灣第一個攝影教學節目「攝影漫談」。1975年與影友組成「鄉土文化攝影群」。
作者簡介
楊永智Yang Yuan-chih
報導攝影工作者。曾任《自立早、晚報》攝影組主任、《中國時報》攝影記者、《新新聞》特約攝影、《臺北人》雜誌圖片主編、《時報週刊》攝影組主任、撰述委員,《TaiwanNews》攝影主任、《愛心世界》特約攝影記者,世新大學兼任老師、社區大學老師、NGO攝影志工。
重要著作:《國會生態學》(1986)、《縱走大陸河山》(1988)、《活著Alive》(1999)、《失落的族群》(2000)、《他們是歷史的目擊者》(2008)、《不要說再見,福爾摩沙!我的二分之一人生》(2016)、《臺灣攝影家:周鑫泉》(2017)。
以鏡頭捕捉臺灣近三十年變化,留下歷史瞬間的珍貴片刻。拍過各式人物,覺得心靈最自然、平靜、和諧者是從事慈善公益的人,他們臉上洋溢著行善之美,讓人不自覺放下防衛與隔閡,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愛,並深感「真正的美,乃是因行得美善」(Beauty Is As Beauty)。
目錄
部長序
館長序
小傳
1.出身傳統家族的攝影天才
大時代中的基隆傳統家族
攝影圈的「New Face」
從天分興趣到畢生職志
2.報導攝影及現代攝影的先行者
「飛禽」專題展現自我價值
蘭嶼達悟原始風情
九份黃金山城紀實
新聞局攝影室的珍貴經歷
「港都舊情」留存故鄉情懷
3.從絢爛重返攝影的樸拙
致力攝影發展與交流
重拾創作晚年轉換心境
注釋
鄭桑溪大事紀
參考書目
ISBN:9789860571790
規格:平裝 / 168頁 / 19 x 26 cm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臺灣攝影家:吳金淼
內容簡介
「金淼寫真舘」經營者吳金淼,被譽為楊梅攝影之父,20歲踏入攝影領域,以影像記錄在的人物與事件。從日本時代的1930年代跨越國民政府的1940、50年代,透過鏡頭留下一段獨特的時代紀實。
代表作為人物肖像,利用道具、布景的安排,搭配光線,營造出自然不造作、各具特色的肖像作品。大量的棚內與外拍攝影,記錄楊梅地方風貌與住民的生活點滴。
吳金淼與妹妹吳明珠、弟弟吳金榮一生扎根楊梅,拍攝時間接近一甲子。1994年楊梅「護廟保山救樹」行動中,作品出土,鼓舞民眾守護在地文化,有著無可取代的精神地位。
作者簡介
陳淑華 Chen Shu-hua
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畢業。曾藉《經典雜誌》與《大地地理雜誌》的採訪工作深入各地田野,接近各種不同地域與族群的文化與生活。近年喜歡透過一些隱藏在日常裡的微物,找尋生活的可能性。
著有:《掌中天地寬》(1994)、《台灣原住民知識庫》(文字部分,2004)、《噶瑪蘭族》(2006)、《島嶼的餐桌─ 36種台灣滋味的追尋》(2009)、《守望苗栗─硬頸攝影群》、(2012,共同作者:鄭慧玲、鄭嘉明)、《彰化小食記》(2013)、《風吹日炙─邱德雲的農村追尋》(2014)、《灶邊煮語─台灣閩客料理的對話》(2018)等。
報導曾獲雜誌金鼎獎、永續臺灣文字報導獎。《島嶼的餐桌》獲誠品選書及開卷年度好書美好生活書獎。《彰化小食記》獲開卷年度好書美好生活書獎及文化部金鼎獎。
目錄
部長序
館長序
小傳
1.曇花一現的生命追求
吳金淼速寫
踏上攝影之路
攝影不是生命的唯一
最終的家族羈絆
2.寫真館的表演舞台
跨越國族的寫真靈魂
寫真生涯序幕開啟
一手建置魔幻寫場
3.回歸童年的純真舞台
持續6年的華麗演出
供桌上的藝術品
永生的歸所
4.另一種時代的紀實
護廟保山救樹
時代的堅持與突圍
注釋
吳金淼大事紀
參考書目
ISBN:9789860571769
規格:平裝 / 168頁 / 19 x 26 cm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