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福爾摩沙》特刊3號:1920躍動的青春
內容簡介
1920年前後,臺灣教育方針的改變,五州三廳,大約每一州都至少有一所以上中等普通學校與中等實業學校,使得臺灣從初等、中等、女子、實業、專門教育,以迄高等教育、大學教育,都能跟日本本國銜接無礙;臺灣高等教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臺灣現代教育從此產生一批有共同生活經驗與知識背景的階層。
1920年代,可說是臺灣社會開展進步文明的摩登年代,也是臺灣青年奮起的年代,他們不僅關心社會議題,加入政治社會的啟蒙運動,也開始引領時代的潮流,在各個領域展現飛揚、躍動的青春。
導讀
阿祖時代的青春躍動
文/戴寶村(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
今年是臺灣文化協會創立的百年紀念,1920年代相當於讀者群阿祖的年代,感覺似乎已很久遠,卻是臺灣近代歷史的重要事件,值得在百年的時候回顧這段精采的歷史。
文化協會成立在1921年,當時已生為日本人的年輕世代接受了新式教育,尤其1922年新「臺灣教育令」公布後,教育變革催生許多新時代的臺灣青年,成為1920年代社會的新動力。
日本治理臺灣為了同化臺灣人及提升人力素質,非常重視教育,從初等到中等教育、職業教育、師範及醫學教育,到後期設置大學,課程內容從語文、自然、社會,到藝能、體育等各學科課程極為完整。例如體育造就臺灣棒球運動風氣,也出現田徑名將張星賢;重視課外活動,女高學生登上新高山(玉山),畢業旅行成為學習階段的大事。
學生還會組織社團創辦刊物,如臺北高校就有《翔風》校刊。學生會關心公共事務,如臺北第二工業學校學生不願被併校進而要求獨立升格,敢發動罷課的學運,堪稱「熱血青年」;很多臺北師範學校、臺北醫學校畢業的學生參與了臺灣文化協會的活動,成為躍動社會的生力軍。
文化協會透過報刊、雜誌、電影、演講、研習、社團活動等啟蒙民眾,提升知識水準,例如吳三連不斷透過報刊發表言論為臺灣人爭權益;新思潮也促成女性嶄露頭角,畢業於靜修女中的楊千鶴成為臺灣史上第一位女記者。文協也激盪出臺灣人爭取政治的權利,同時期有向日本爭取臺灣設置議會的請願運動,以及各種對抗日本統治不平等的農民、勞工運動、成立政黨等政治活動。
認識了阿祖時代百年前的青春躍動後,讀者到臺灣各地旅行可順便參觀百年老校古蹟,如長老教會設立的淡江中學是淡水的勝景,靜修女中是文協創立的地點;很多人走過立法院前,卻不知國會殿堂原是日本時代的州立二女中,臺灣師大前身是臺北高等學校,臺中一中是臺灣爭取教育權而自力創校的見證。
希望年輕讀者感知百年前「阿祖時代的青春躍動」的同時,也想想自身和臺灣的未來。
目錄
1920 躍動的青春年代
《臺灣青年》與臺灣文化協會
1920年代 臺灣教育制度變革及其影響
窄門中的窄門-臺北高等學校
延伸閱讀-高校生的美術課
名刺交換會的誓盟
實業學校學生生活圖像
上山下海通通來!會讀書又會玩的三高女學生
臺灣史上第一的少棒冠軍
青春壯遊 環島休學旅行
使臺灣文藝界驚嘆的校刊《翔風》
最有力量的精銳部隊-炎峰青年會
吳三連 臺灣民族運動先驅
郭雪湖 展現臺灣在地風貌
張我軍 撒播新聞學的火種
張星賢 臺灣第一位奧運選手
臺灣第一位女記者 楊千鶴
1920年代 經典中學校建築巡禮
向高校生學習 開啟閱讀視野
ISSN:1999-1851
出版社:國立臺灣圖書館
規格:平裝 / 62頁 / 19 x 26 x 0.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