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盧穎(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
黃華州
入選 臺展第8、10回,府展第1回
臺府展的畫家,有許多具師承關係的群體,例如石川欽一郎、木下靜涯等人與他們的學生,各自形成一類風格。其中一位重要的老師出身臺灣,即曾經修業於京都繪畫專門學校的呂鐵州,回臺後致力於繪畫教學,是臺展中少數臺籍的繪畫老師。呂鐵州主要在臺北、桃園一帶活動,他自日本歸臺後,先在大稻埕成立畫室,1934/35年設立「南溟繪畫研究所」,門下有許深州、林雪州、游本鄂、蘇淇祥、羅訪梅等人,都曾入選過臺府展。(註1)
我們今天的主角黃華州(本名黃寶福,1914/15-1938),同樣來自呂鐵州門下,於此學有所成者,老師都賜予「州」字雅號,如許深州、林雪州,「華州」之名便由此而來。(註2)英年早逝的他,未能來得及選擇是否以繪畫作為畢生職業,僅留下少數的作品便離開;甚至沒能趕上最後一件入選作品在府展展出。黃華州就讀桃園公學校時期便展現繪畫的興趣,在當時導師呂春成的啟蒙下,1928年,六年級的他以作品《家》,獲得國民新聞社主辦之御大典記念全國小學生成績品展的優等獎,(註3) 之後他跟隨呂鐵州習畫,並在1934年進入南溟繪畫研究所。
《茄子》、《蛇木》、《仙丹花》
在呂鐵州的教導下,黃華州數度有作品入選,主要是花草類的作品。不同於當時東洋畫兩大日籍老師(木下靜涯與鄉原古統)的局部特寫或對角線構圖的系統,黃華州作品的整體結構,中線基本上是垂直的,從呂鐵州的作品中可略窺其師承,成為臺府展中別具一格的表現方式。
黃華州的作品,較為接近小品之作,畫得多為單一種植物。對於植物的外型、不同景深的堆疊等作品的細節,似乎已能掌握老師在此類題材上的精髓。
由1934年的《茄子》到1938年的《仙丹花》,可以見到黃華州在繪畫上不斷精進的過程。《茄子》一作所選擇的生長時機,是茄子花期已盡、茄子開始結果之時,此時的黃華州年約二十,在輪廓與近、遠景的處理上,還稍嫌生澀。值得一提的是,這不僅是黃華州第一件獲得臺展肯定的作品,在開展初期《茄子》便已售出。(註4) 或許也跟主題討喜有關,茄子(なすび)在日文中的發音和「達成」(成す)相似,具有好運和吉利的象徵。
1936年的《蛇木》,相形之下是比較難描繪的植物,蛇木及筆筒樹,是臺灣及東南亞地區特有的蕨類,因為枝幹布滿金褐色鱗片,所以又稱為蛇木。繁複的表面,是畫家需要一定程度的技巧方能表現得宜。這件作品中,除了畫面主要的蛇木之外,蛇木後方、畫面的右下角,都見有其他種類的植物,可見畫家在這段時間對於構圖、處理不同紋理的植物以及景深都有著明顯的進展。
1938年的《仙丹花》呈現出更為生動的花葉表現,不論是仙丹花不規則的葉子,或是牽牛花蜷曲的藤蔓,黃華州都展現了這些年來對於繪畫不斷進步的成果。
花鳥畫家黃華州
從現存的資料看來,除了植物之外,黃華州也擅長畫鳥。當時的臺灣日日新報除了報導政令、時事之外,也有美術鑑賞的單元,不定期的刊出來自西洋、日本或臺灣的作品供讀者欣賞。一篇1937年的《臺灣日日新報》刊載有黃華州的作品,畫得應是一隻停在梅花枝頭的伯勞,輕盈靈動,頗得老師的真傳。
他對於鳥類的描繪似乎駕輕就熟,一件與許多畫壇大師合繪的合作畫中,黃華州繪畫的部分即是枝頭的鳥。《千歲壽花鳥長卷》為呂鐵州、郭雪湖、林玉山、陳敬輝、木下靜涯、黃華州合繪的彩墨絹本。畫面右起依序為:郭雪湖畫白梅,黃華州畫鳥,陳敬輝描竹,呂鐵州繪朱槿,林玉山畫雀(白頰山雀),木下靜涯完成老松樹。此長卷是眾人在木下靜涯位於淡水的「世外山莊」聚會時留下的紀念,應為即興創作。(註5)
黃華州隨呂鐵州習畫數年,由上述作品的創作背景可見,黃華州可能是呂鐵州十分得意的學生,黃華州少數留下的作品,從最早的茄子到1937年的鳥、1938年的仙丹花,足見畫家對於創作的熱忱、努力以及天份。可惜的是,未來的發展隨著他生命的終結而留下未知,像流星般劃過戰間歲月。
#名單之後077
- 白適銘,《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19,第226頁。
- 桃園縣新修人物誌,第233頁。https://www.tycg.gov.tw/uploaddowndoc?file=publish/201707051108310.pdf&filedisplay=%E6%96%B0%E4%BF%AE%E6%A1%83%E5%9C%92%E7%B8%A3%E5%BF%97%E2%94%80%E2%94%80%E4%BA%BA%E7%89%A9%E5%BF%97.pdf&flag=doc(2020/5/18檢索)
- 臺府展資料庫http://ndweb.iis.sinica.edu.tw/twart/System/database_TE/03te_artists/te/te_artists_te03.htm
- 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10月31日。
- 賴明珠,《靈動・淬煉・呂鐵州》,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13,第150-151頁。
參考資料
- 白適銘,《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19。
- 桃園縣新修人物誌。https://www.tycg.gov.tw/uploaddowndoc?file=publish/201707051108310.pdf&filedisplay=%E6%96%B0%E4%BF%AE%E6%A1%83%E5%9C%92%E7%B8%A3%E5%BF%97%E2%94%80%E2%94%80%E4%BA%BA%E7%89%A9%E5%BF%97.pdf&flag=doc(2020/5/18檢索)
- 臺府展資料庫。http://ndweb.iis.sinica.edu.tw/twart/System/database_TE/03te_artists/te/te_artists_te03.htm(2020/5/18檢索)
- 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10月31日。
- 賴明珠,《靈動・淬煉・呂鐵州》,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