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之後】北斗宮前街的慈愛畫家─余香

撰文│李維漢(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研究生)

余香 入選 府展 第六回

北斗,古稱寶斗,古有俗語稱:「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寶斗」。北斗以媽祖廟奠安宮為中心(註1),靠著濁水溪下游分流之一─東螺溪的舟楫之利,將周圍所產之米穀蔗糖等物產,運送至鹿港,而後外銷至對岸,藉此逐漸發展為繁榮的市街,並且成為南彰化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西元1920年,台灣總督田健治郎實施「州-郡(市)-街庄」的地方行政制度(註2),北斗成為了北斗郡,其政治地位從此奠定。

圖1:奠安宮前的宮前街。宮前街連接信仰中心奠安宮與古渡頭,從清朝一直到日治時代都是北斗重要的商業街。 照片拍攝:李維漢。
圖2:宮前街底,東螺溪畔之古渡頭。過往,此渡頭可通往鹿港,北斗周圍的米糧等物產大多由此輸出。 照片拍攝:李維漢

北斗奠安宮前有一條宮前街,是過往市街最繁榮的地方,在宮前街向東南延伸的市街最末尾,有一幢三合院式的半磚造竹管仔厝,那是兩位膠彩畫家─余德煌、余香,誕生、成長的地方(註3)。此厝之建立者為余香的祖父,同時也是余德煌的父親─余秋領(註4)。余秋領先生以畜牧業起家,累積眾多財富,購買眾多田產(註5),也得以讓自己的三子余德煌赴廈門讀美術學校(註6),並在日本上野美術學校(註7)學習膠彩,於此同時,余德煌亦向在臺北開設南溟繪畫研究所的呂鐵州學習膠彩,使其作品呈現多元的面貌。在余德煌自日本歸國後,他在北斗彰化銀行附近開設照相館,兼當畫室,此時,其侄女余香(余秋領之長子余德旺之女)就在余德煌的相館向余德煌學習膠彩(註8)。昭和18年,叔侄二人分別以《初夏》、《慈愛》入選第六回府展(註9)。

圖3:余秋領故居,余香、余德煌均在此出生成長。 照片拍攝:李維漢。
圖4:余德煌入選府展第六回之作品《初夏》。余德煌與余香在昭和18年都以膠彩寫生作品入選府展之東洋畫部。引用自第六回府展圖錄。

目前所知余香所存之作品甚少,其自身收藏之畫作,也大多因漏水而毀壞(註10),是故就筆者手邊之資料,只能從「第六回府展圖譜」(註11)去找尋一點蛛絲馬跡。在第六回府展圖譜的第八頁,可以看到余香的作品,上題《慈愛》,下題「余氏 香」。由於府展圖錄為黑白印刷,因此色彩的部分難以辨別,但因著膠彩畫重視線條勾勒與表現色彩深淺的特性,我們仍然可以從圖錄中看出《慈愛》這幅畫不平凡的地方。

圖5:府展第六回,余香入選作品《慈愛》。引用自第六回府展圖錄。

《慈愛》畫的是一隻母雞帶著一群小雞在嬉戲的場景,搭配朱槿、牛筋草兩種臺灣中部農村常見的植物,組成一幅具有臺灣中部農村風情的膠彩畫。《慈愛》之構圖採左上、右下的對角線構圖,雞群、朱槿、牛筋草之外,畫面之右側,幾乎全數留白,頗有南宋院體畫的韻味。

雞群的描繪中,是本幅作品的核心,母雞帶著六隻小雞在嬉戲,若仔細看小雞與母雞的互動可以發現,只有一隻小雞依偎在母雞的身子之下,其餘五隻小雞都離母雞有一小段距離,他們自在嬉戲,卻都往母雞所在的位置奔馳過來。牠們之中有的羽翼仍未豐滿,處於絨羽的狀態;有的已逐漸長出帶有色彩的飛羽,對於小雞羽毛的細膩描繪,具有濃厚的寫生精神。余香所描繪的母雞、小雞們是充滿活力的,那些向母雞奔馳而來的小雞們,姿態活潑生動,彷彿迫不急待要到母親那裡找回生命最純粹的溫暖。

余香存世的畫作不多,關於她的史料記載的也不豐富,但從一幅《慈愛》就可以看出余香對於臺灣鄉村風貌觀察之細膩,還有對日常生活的深刻體會,慈愛這一主題,並不只體現在「人與人」之間,更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周遭。

#名單之後085

  1. 歐陽秀美,《奠安宮選址與北斗鎮都市發展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 藍奕青,〈1920年地方改正精神―郡制與市制〉,《台灣學通訊》,116,頁16。
  3. 臺灣日日新報,〈彩管報國に邁進せん 斗六、北斗街より四名入選〉,《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43年10月30日,第4頁;呂靈石,《台灣人士鑑》,(臺北:台灣新民報,1937),頁372。兩處皆表明余德煌與余香均居住於臺中州北斗郡北斗街西北斗814號。西北斗814號經新舊地號查詢轉換後為宮前街的一間三合院。(因此三合院為私人財產且有人居住,故不公布詳細住址)。
  4. 本處依口述余德煌之子余世雄先生,寫作余秋領,在呂靈石,《台灣人士鑑》,頁372中寫為余秋嶺。
  5. 口述自余德煌之子余世雄先生。
  6. 呂靈石,《台灣人士鑑》,頁372。
  7. 楊素晴,《余德煌膠彩畫展專輯》,(彰化:彰化縣文化局,1994)
  8. 口述自余世雄先生。
  9. 林明賢、何政廣等,《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圖錄.第六回》,(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0)。
  10. 口訪自余世雄先生。
  11. 林明賢、何政廣等,《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圖錄.第六回》,(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0)。

參考資料來源:

  1. 歐陽秀美,《奠安宮選址與北斗鎮都市發展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 藍奕青,〈1920年地方改正精神―郡制與市制〉,《台灣學通訊》,116,頁16。
  3. 臺灣日日新報,〈彩管報國に邁進せん 斗六、北斗街より四名入選〉,《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43年10月30日,第4頁。
  4. 呂靈石,《台灣人士鑑》,(臺北:台灣新民報,1937),頁372。
  5. 楊素晴,《余德煌膠彩畫展專輯》,(彰化:彰化縣文化局,1994)。
  6. 林明賢、何政廣等,《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圖錄.第六回》,(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0)。
  7. 中央研究院台展資料庫:https://ndweb.iis.sinica.edu.tw/twart/System/database_TE/04te_search/LargeMode_DetailForm.jsp?Aid=419
  8. 余德煌之子余世雄之口述訪談。2020年6月22日進行。

推薦閱讀

相關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