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陳映禎(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四年級)
小田部三平 入選 台展 第4、5、9、10回;府展 第1、3、6回
恬淡自然的風景
澄澈的天空下,離蔚的樹木交錯並置,四周瀰漫著溫潤的水氣,沿著緩坡向上行,直入眼簾的是一棟簡樸的洋房,恬靜地座落在翠柏的矮林中,一旁佇立的高聳電線桿好似肅穆的十字架,顯示了近代化的痕跡,畫家淋暢的筆觸描繪出柔和的自然之景。此幅入選第五回台展的小品,出自在臺日人──小田部三平。小田部的畫中沒有華麗的建築、雄壯的山容,反倒是詳實地勾勒出季節的細微變化與樸質的風景,流露著恬淡自然的祥和之感。
不只是畫家,一窺日治時期長老教會的生活面貌
我們或許都曾佇立在美術館的畫作前,細細品味著畫筆構築而成的斑斕世界,透過畫家之眼看見過往的時代,但你是否想過當畫家放下畫筆後,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
日本時代的臺灣自1927年起開始舉辦「台灣美術展覽會」,入選官方比賽即代表藝術家的實力受到專業肯定,也使畫家們躍躍欲試,但我們經常忽略一點,入選官展的作品不全然是出於職業畫家之手,其中也不乏熱愛藝術的業餘畫家,小田部三平便是其中一例。小田部三平除了是畫家外,還有個特別的身分──台北幸町教會(今濟南基督長老教會)的長老(註1)。
跟著小田部三平活躍的身影,我們可以一窺日治時期長老教會的生活面貌。長老是教會中的核心人物,需要管理堂會內外的事務,並推動各項福音工作,像是在內台信徒的聚會中擔任司儀、主禱、演講、宣教等,還曾變身導遊帶領信眾前往金瓜石春遊呢(註2)!除此之外,小田部三平開設〈牧師的側臉〉(教役者の橫顏)專欄,書寫臺灣佈道者的生命故事與貢獻,並配上其繪製的肖像插畫(註3)。他也特別注重兒童的信仰及品格教育,其成立的「基督教童話協會」(註4),以戲劇、童謠、連環畫劇、傀儡戲等趣味的互動方式,使孩童認識基甸之劍等聖經故事(註5),帶領台灣基督教青年會(YMCA)於官方活動(註6)中成果發表。
貫徹信仰的藝術觀
小田部三平曾於《台灣日日新報》發表〈藝術與宗教〉(註7)一文,以宗教與文化的角度,闡述藝術曾經因宗教而發達,直至十九世紀人們失去了信仰才對藝術產生純粹自由的繪畫使命。但小田部三平認為,真正的藝術必須如流經砂土後仍湧出的清泉般,是素樸的熱情與真實的產物,更是信仰的惠賜。人們能做的便是以繪畫、雕塑、文學、科學等不同的形式來傳達感恩,將永遠的生命具像化。事實上,小田部三平留存的畫作檔案中,從未直接以宗教題材創作,其藝術觀是以虔誠的心去感受,將信仰貫徹於生活中。
小田部三平雖然曾7度入選台府展,但其繪畫並沒有特別受到畫壇及藝評家的矚目,我們僅能透過有限的史料,揣摩畫家身在變化無常的時代下之心境。小田部三平遣返回日本後,任職於國際基督教大學事務所(註8),並編輯《神的家族: 回想台北日本基督教會》兩冊,書中紀錄幸町教會的發展、當時傳教士與殖民政府間的衝突(註9),留下研究日治時期臺灣基督教的史料,繼續走在信仰的道路上。不知道他是否仍如當年紀錄下臺灣綺麗的自然景致般,持續提筆繪下東京三鷹迥然的風情呢?
#名單之後088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台北幸町教會歷任長老,www.chi-nanchurch.tw/organization/presbyterian/02。(點閱日期:2020年3月7日)
- 小田部三平,〈金瓜石ハイキング〉,《台灣青年報》第82號,1936年5月5日,第2版。
- 小田部三平,〈教役者の橫顏〉,《台灣青年報》第105號,1937年4月5日,第5版。
- 〈コドモの會〉,《台灣青年報》第94號,1937年5月5日,第2版。
- 〈童話紙芝居による子供の會〉,《台灣青年報》第106號,1937年5月5日,第2版。
- 參閱〈働く若い人を招待 二十一二兩日敎育會館で慰安會〉,《台灣日日新報》,1941年6月17日,夕刊第2版。〈ペスト防疫記念碑 臺灣保健協會で設立計畫〉,《台灣日日新報》,1941年6月24日,夕刊第2版。
- 小田部三平,〈藝術と宗教〉,《台灣日日新報》,1940年7月13日,第6版。
- 学校法人恵泉女学園,〈恵泉女学園史料室所蔵資料目録 その1〉,發布日期2014年11月,https://keisenjogakuen.jp/wp/wp-content/uploads/2019/03/1-3.pdf,頁92。(點閱日期:2020年3月7日)
- Joel S. Fetzer and J. Christopher Soper, Church and State in Japanese-Occupied Taiwan,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 2018 Conference, p11,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