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之後】決戰下的府展──李應彬〈臺灣寺廟〉的戰時意象

撰文|李知灝(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李應彬 入選 府展第5、6回

第六回府展是相當特殊的一回府展,往年在《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中都會以「第○回府展」為標題介紹展覽的內容,但這回卻非以「第六回府展」為標題來報導,而稱之為「決戰下の府展」來呼應當時的戰爭氛圍。這是由於日本帝國海軍在前一年的「中途島海戰」與「瓜達康納爾海戰」中慘敗,美軍也開始進攻日軍在太平洋上的島嶼。面臨即將到來的威脅,臺灣在文藝方面也開始宣揚「決戰」的精神。李應彬(1910-1995)也在此時以〈臺灣寺廟〉一作入選府展。

李應彬,〈臺灣寺廟〉,1943,第六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府展)

李應彬之祖父李炳華為清朝生員,居於擺接堡枋藔街(今新北市中和)以教讀為業,乙未割臺後獲佩紳章。(註1)後因父親早逝而家道中落,因此李應彬乃自學繪畫,並參與寺廟彩繪。他的〈臺灣寺廟〉一作,右上角是氣勢崢嶸的三川脊燕尾屋頂,是廟宇正前面的三川殿左側。而畫面中心則是廟宇的左護龍(俗稱「龍邊」),除有石砌立面之外,牆面的身堵、水車堵上的精美雕刻也隱隱浮現。入口後面則是左門廳的單簷屋頂,更後面則隱隱可見正殿的燕尾與鐘樓上像盔帽的重簷轎頂式屋頂。入口門前書卷石階的曲線依稀可見,廟埕則鋪滿石板。如以這些線索來檢視臺灣知名廟宇,就可知李應彬所繪的即是「艋舺龍山寺」。

艋舺龍山寺建立於清乾隆年間,此後在嘉慶、同治年間都曾經歷大幅修建。1895年乙未割臺後,曾做為臺北廳艋舺區役場、教育公堂。1919年廟前道路開設(今廣州街),同年由住持福智和尚與地方士紳集資,開始聘請工匠重修,直到1924年才完成如此宏偉又融會中西藝術文化的寺廟建築。

這幅〈臺灣寺廟〉除表現龍山寺在空間上的宏偉,在畫面整體構圖也顯現時間上的時代意義。時值1943年,早在1930年代後期臺灣總督府就開始推動一系列「皇民化運動」,如1938年開始推動「寺廟整理」就是其中之一。企圖藉此讓臺灣人放棄傳統民間信仰,改信日本神道教,進一步從文化層面讓臺灣民眾日本化。因此在這幅畫裡,寺廟慣行的龍邊入口(俗稱「龍邊門」或「龍門」)被前景的石頭造景與樹枝遮蔽,進入廟宇的道路受到遮蔽、阻礙,就象徵臺灣人參與民間信仰的入口已遭截斷。而廟埕上畫龍點睛的一對火雞,更顯得整座寺廟門可羅雀。原本應該士女雜沓、香火鼎盛的艋舺龍山寺,面對當時的皇民化運動,縱使有雄偉瑰麗的建築、雕塑,也顯現盛況不再、人煙稀少的情況。

艋舺龍山寺現況與李應彬〈臺灣寺廟〉對照圖。因當時的繪製角度之位置,現已成為龍山寺的水池,難以拍攝而略有偏差。戰後龍山寺亦經整修,但大致結構未變。(李知灝拍攝製作)

在畫面裡獨佔廟埕的一對火雞,也呈顯出當時戰爭時期的意象。日人稱火雞為「七面鳥」,自1909年即有報導推廣飼養,在《吳新榮日記》1938年也曾記載他在旅遊期間品嘗火雞壽喜燒的美味。臺灣火雞的養殖量日益攀升以應付肉類的供應需求,更在1943年達到日治時期的巔峰(註2),而這正是這幅〈臺灣寺廟〉創作的時間。

緣此可知,這幅〈臺灣寺廟〉表面上是描繪景致,但在意象上卻呈顯出1940年代臺灣人面對皇民化運動與戰爭逼近的處境。(註3)

李應彬於戰後曾多次獲選臺灣省展及臺陽展。除入選第二、三屆臺灣省展,更於第四屆省展同時獲得國畫組入選與西畫組文協獎。此後在第五屆獲「免審查」資格,第六、七屆也獲得入選資格。(註4)同時他也入選第七到第十五屆臺陽展。(註5)中年信奉齋教先天道,約於1964年,出任土城普安堂第五代住持,法號悟源。晚年號「龍泉老人」,世稱「龍泉先生」。

李應彬(右一)與日治時期臺灣畫家(前左一為楊三郎,前右一為李石樵)合影(攝於1940年)。取自李長俊〈龍泉老人─李應彬住持〉「PeoPo公民新聞」https://www.peopo.org/news/90617,2012.01.18 00:34發表,2022.01.06瀏覽。
李應彬住持與其親手塑造之地藏王菩薩聖像(攝於1969年)。取自李長俊〈龍泉老人─李應彬住持〉「PeoPo公民新聞」https://www.peopo.org/news/90617,2012.01.18 00:34發表,2022.01.06瀏覽。
龍泉老人─李應彬住持近照(呂金釗攝於1992年)。取自李長俊〈龍泉老人─李應彬住持〉「PeoPo公民新聞」https://www.peopo.org/news/90617,2012.01.18 00:34發表,2022.01.06瀏覽。 #名單之後182

#名單之後182

註釋

1. 見「明治三十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甲種永久保存第六卷官規官職」之〈臺北縣陳慶勳外二百七十名ヘ紳章附與〉。檢索自「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檔案查詢系統」,網址:https://onlinearchives.th.gov.tw/index.php?act=Display/image/804099S27K=4R#GzPf。

2. 見國立東華大學「人社東華」網站,陳元朋〈台灣火雞養殖的滄桑小史〉,網址:http://journal.ndhu.edu.tw/台灣火雞養殖的滄桑小史──陳元朋/(2021.01.03瀏覽)。

3. 相關探討亦可見〈【名單之後】從火樹到火雞──鄉原古統及其臺展作品中的島嶼DNA線索〉,網址:http://ccpcf.asiademo.com/【名單之後】從火樹到火雞──鄉原古統及其臺展/(2021.01.03瀏覽) 。

4. 國立臺灣美術館「台灣美術知識庫」,網址:https://twfineartsarchive.ntmofa.gov.tw/TW/Search/srcAdSearch.aspx。

5. 見李長俊〈記一位全方位的藝術家:李應彬〉,《藝術家》,第257期,(臺北:1996.10),頁381-387。

推薦閱讀

相關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