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婉窈
各位媒體朋友、先進:
逐家午安!多謝林教授的介紹。這个場合若用台語來發言實在才適合,毋過,為著予媒體朋友聽寫袂有困難,閣來我會用華語來講,最後才閣用台語做一个結束。為什麼愛用台語來講neh,等一下會說明。
以下華語:
多謝林教授的介紹。這個場合若用臺語來發言會比較合適,不過,為了媒體朋友容易紀錄,我先用華語講,最後再用台語作結。為什麼要用台語,等一下會說明。
今年是臺灣文化協會創辦一百周年紀念,能夠參與這個展覽,我們研究團隊深感榮幸,我代表團隊成員,向總策劃林教授,以及北師美術館團隊致上深謝之意。由於準備時間比較短,研究團隊應該有不少疏失的地方,請大家不吝指教。
一百年前的這一年,1921,是怎樣的一個年呢?它是臺灣非武裝反殖民運動非常重要的一年,一月,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開始第一回請願,十月,臺灣文化協會成立,黃土水的雕刻《甘露水》也入選帝展。
當時林獻堂40歲,蔣渭水31歲,臺灣議會運動的主將林呈祿35歲、蔡培火32歲,和蔣渭水都是三十出頭,林獻堂成長於清領末期,是跨兩個時代的人物,感覺大很多,其實也才大蔣渭水九歲。林獻堂是出身傳統社會的進步士紳,他出錢出力,領導臺灣議會運動;蔣渭水,當時已經從醫學校畢業,在當醫生,他受到臺灣議會運動的啟發,和眾志士一起創立以啟蒙民眾、提倡文化為目標的臺灣文化協會。
為何這個展覽會用「光」作為主意象呢?具體來說,殖民地人民遭受差別待遇,政治壓制、經濟剝削,社會存在著種種的不平等,殖民地若不走獨立路線,就必須尋求殖民地自治,才能打破黑暗,帶來光明。這是政治面的,文化方面,當時世界新潮流是近代文明,但傳統社會的民眾,因為欠缺教育機會和社會資源,處處受到非文明/落後事物的遮蔽/束縛,啟蒙民眾,就是要把那個遮蔽/束縛拿掉,讓民眾得以自由,見到文明的光。這是為什麼我們說,臺灣議會運動和文化協會,像一輛向前衝的馬車 的雙輪,要把臺灣人民載向光明的所在。
當時臺灣社會洋溢著怎樣的一種氣氛呢?大家對殖民地臺灣的未來充滿希望和期待,在尋找照亮臺灣的光,但眾人,從支持的士紳,到受高等教育的知識份子,到村莊關心公共事務的小農小民,內心好像都發出光,那真是一個內在發光、大家一起追尋光的年代,然後,就在這時候,黃土水的《甘露水》入選帝國美術展覽會,那是當時日本帝國圈內最高的藝術榮耀與肯定。大家可以想像,這個消息給已經很昂揚、發光發熱的臺灣社會,帶來多大的振奮和高興!《甘露水》本身就是光!就是光的存在。這一年黃土水26歲。
這些是長年個別努力的結果,就在1921年匯集在一起,開啟了一個努力確立臺灣的主體性、追求殖民地自主自治的1920年代。這十年可以說是非武裝反殖民運動最好的年代。到了1930年代,這一切都開始走下坡。1930年黃土水過世,1931年臺灣文化協會解消、臺灣民眾黨被取締、蔣渭水過世,1934年長達十四年、提出15回請願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自動解散。
雖然文協在1931年結束了,但它的影響很深遠。這個展覽,在時間上以1949年為斷限,這一年是林獻堂以治病為由,離開臺灣到日本,從此不再回來,也可以算是個結束點。第二年,1950年,戰後臺灣進入另外一個階段。
黃土水是臺灣藝術的瑰寶,臺灣近代藝術才一起步,他就達到這麼高的成就。可惜他早早過世,過世時才35歲。他在〈出生於台灣〉這篇文章中說:「永劫不死的方法只有一個。這就是精神上的不朽。」今天我們齊聚在這裡,不就是來見證黃土水的這句話嗎?
《甘露水》是這個展覽最大的禮物,讓我們感覺到黃土水不朽的精神,正以《甘露水》奇蹟式的現身,再度照亮島嶼,他要和文協的前輩們一同帶領我們繼續向光前進。
最後,我想講一下這個展覽非常不同的地方,就是,我們將臺語帶進來。在「歷史的現場」,反殖民運動的志士們,基本上都是用臺語在從事運動,臺語是抵抗的工具,也是抵抗的象徵。這是我們現在很難想像的。你能想像當時的演講幾乎每場都是用臺語嗎?我們也很難想像,李應章在二林蔗糖事件的法庭審判,選擇用臺語應訊。當然,當時的裁判長(審判長)有文明素養,提醒他可以用他最慣用的語言來答辯。李應章於是改用臺語為自己答辯。
黃土水、蔣渭水都在日本結束臺灣的殖民統治之前,早早來過世,如果他們能夠和同時代的人一起熬過戰後初期的折難,就會被迫學習、使用另一個「國語」;我們也無法預測他們的戰後命運會怎樣。總之,我們認為用他們慣用的語言來呈現那個時代,有其必要和意義。
我們希望透過語言,讓觀眾能多少體會反殖民運動的語言情境。這次展覽有整套的臺語導覽,會場說明牌人名、專有名詞盡量標注臺羅,新劇也用臺語演出。在《國家語言發展法》已通過快三年的此刻,我們想望的臺灣應該是一個多元、多樣、多語的美麗島嶼。
最後讓我用台語來作結:
今仔日,咱做伙佇遮,毋是kan-nā欲來慶祝臺灣文化協會創立一百年,嘛是欲來見證黃土水《甘露水》,親像奇蹟仝款,重現人間。現此時,逐家一定會感覺著空氣中充滿興奮、樂暢的氣氛。這是歷史的時刻,咱真歡喜會當做伙來迎接藝術的光,向望這个光會當引領咱閣再一遍向光前進,予咱臺灣成做一个確確實實有主體性…的…藝術的福爾摩沙。
祝福逐家平安順序。
(周婉窈 記者會發言稿 2021/12/16)
感謝李盈佳女士替我將台語發言轉寫成台文。
照片:12/12央請Tim Casey老師到北師美術館協助英文校對,時間不夠,疏漏必多。Casey老師是《臺灣歷史圖説》英文版翻譯之一。(吳俊瑩先生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