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統治臺灣後,臺灣人面臨政權及文化上的巨變。日治初期的各式武裝抗爭,在官方鎮壓下伴著臺灣邁入近代化,生活條件、文明、科技、經濟快速發展,到1910年間逐漸平定下來。臺灣人的自我意識轉而尋求其他出口,幾經醞釀與累積,在臺籍資產階級與知識份子為主的推動下逐步啟蒙。
1921年1月,有以林獻堂為首的臺灣人士發起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踏出爭取臺人政治權益的重要一步,持續14年之久的請願運動也是臺灣人在日本時代為期最久的公開政治運動。
而10月由臺灣前輩林獻堂、蔡培火、賴和、蔣渭水等人在臺北大稻埕靜修女中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更可以說是臺灣在一次世界大戰後民族自決浪潮下影響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一頁歷史見證-
臺灣文化協會明定「以助長臺灣文化為目的」,並在各地開辦諸多與臺灣文化、自然社科相關的講習會,也有放映電影的美臺團、臺灣民報讀報社等等,許多人透過自己的能力、以各式各樣的路線和方式在各個領域實現「啟蒙」,也逐漸影響了臺灣的未來,儘管歷經政府的打壓與整肅,各式各樣的知識仍如活水般流入民間,種下臺灣人主體意識的種子,是一段充滿變動、同時懷抱希望的複雜時代
而這些思想和行動也延伸至戰後,如同日本時代,大家對於戰後的變局有著不同的想像和努力方式,也牽動著臺灣人與新外來政權的互動和衝突的結果
在這個紀念性的日子,包含臺灣文學館、國立臺灣美術館、臺灣歷史博物館等等都陸續進行別有意義的展覽或活動,一同回顧這段「啟蒙時代」
距離文化協會成立已經過了一百年,我們是否仍然勇敢追求、決定自己的命運呢?
推薦大家參加各類活動或閱讀書籍,相信會在其中感受到與前輩臺灣人跨越時空相通的心情
圖片為1941年靜修女中影像
推薦閱讀
書籍
書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臺灣歷史博物館文化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