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黃博鈞(磚木取夥故事劇場編導)
蔡品 入選 台展第2、3回
一片樹葉,維管束植物的重要營養器官。從生長到凋零為止,花費的時間從數十天、數年到數百年都有。許多人們窮盡畢生心思,只為了多了解他們一些。想看看他們型態、生長環境,還有能夠啟迪人們視野的感動。
島嶼台灣,擁有橫跨由低至高海拔的繁多動植物種類,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認識他們的呢?從進入航海時代開始,這些物種便吸引許多學者的目光。他們旅居島嶼、採集、製作標本,為其分類和命名。同時,在尚未出現攝影技術的時代裡,科學家、畫家也畫下他們的姿態,用以紀錄、收藏和傳遞。這些描繪自然的彩筆,拓展了人們的視野,無論細微、廣袤,生命的姿態,被保存下來了。
台灣博物館長洪世佑曾在《繪自然》一書中提及:「繪圖可以超越時間、種族、語言的隔閡,也能以最直觀的方式打開人們的視野。」(註1)
歷經日治初期許多學者、畫家的鋪陳。時代的演進,到了1930年代,臺灣的科學和美學的互映,在各種作品裡都已經發展成熟。如同畫家蔡品及科學繪圖家王仁禮的作品,都是歷經世代傳承而來。蔡品曾師承鄉原古統,赴東京女子美術學校;王仁禮則承接自植物學者早田文藏、佐佐木舜一、金平亮三等學術研究的基礎,曾赴東京川端畫學校進修(註2)。他們作品的對話,富含真實及生命動態,也確實超越了時間,直到今日仍能感受到其中魅力。
- 〈比攝影還真實 「科學繪圖」一筆一畫探索世界 《繪自然》特展珍貴原稿大公開〉,環境資訊中心網站https://e-info.org.tw/node/222763
- 〈臺灣籍植物繪圖的先驅〉,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TMuseum/posts/10156951851286193
- 童勝男監修,張永堂總編纂,《新竹市志‧卷八‧藝文志》(新竹市:新竹市政府,1997),頁206。
- 〈新竹城隍酬神磋商會〉,漢文臺灣日日新報,一版,昭和二年(1927年)12月20日夕刊。
- 〈三女士負笈東都〉,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四版,昭和二年(1927年)3月29日。
- 卓姿均,〈日治時期臺灣高等女學校〉,台灣學通訊,94期。
參考資料:
- 童勝男監修,張永堂總編纂,《新竹市志‧卷八‧藝文志》(新竹市:新竹市政府,1997)
- 高永隆著,〈解構台灣膠彩畫─透視礦物顏料、動物膠的美麗與虛幻〉(台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1)
- 李進發著,〈日據時期台灣東洋畫發展的風格特質〉(台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1)
推薦閱讀
相關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