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鐵便當Logo回顧豐富的臺灣外來語

前幾天臺鐵便當Logo出爐,上面「便當」的翻譯方式也引起一些討論,為什麼會翻作「Bento」呢?

這時候就要請出最近很熱門的新書《台灣外來語:外國來ê台灣話》來解答!
裡面正好有收錄「便當」這個詞的來龍去脈,原本日文漢字「弁当」的概念,早在日本的平安時代之前就存在,當時外出旅行的人會攜帶捏飯糰之類的東西果腹,到了平安時代則演變成宴會中為款待賓客準備的一盒一盒的飯食,據說這就是最早的「弁当」,並出現搭配賞花、欣賞戲劇等活動食用的「花見弁当」、「幕之內弁当」等等

而跟臺鐵有關係的,便是1885年隨著鐵路運輸發展,日本在關東地方推出的「駅弁」(車站便當)!
進入日本時代的臺灣,在1908年縱貫鐵路通車後,許多大站都有販售這樣的車站便當,還有當時學生修學旅行(校外教學),在阿里山林鐵車廂內吃便當的照片呢!
即使到了戰後的1960年代,火車站也還會有「bento,bento,燒的bento!」的吆喝聲

如同「便當」這樣的外來語增加了語言的活力和與時俱進的彈性,也因為高度融入生活讓人習以為常,沒有特別留意的話不容易發現。作者李南衡老師花費許多時間收集臺灣的外來語,把諸如「便當」等包羅萬象的詞彙身世說得清清楚楚,文字中除了語言專業,還需要許多領域的博學廣知才能完成,因此這本書就像一個個透過外來語串起來的小故事,除了有趣還很有「長知識」的感覺

透過這本書還可以驚訝的發現,在數十年獨尊「國語」的政策下,現在要以臺語說出簡單的華語詞彙如「三明治、」「閃電」、「霓虹」……相信許多人會感到困難,不過其實這些詞語的臺語說法,卻和「便當」一樣比華語更早來到臺灣呢!

這本書有趣的地方還有很多,像是臺灣的外來語因為經歷許多不同外來政權有著多種語言、發音的特色例如「卡拉OK」、「阿搭馬孔固力」、「X光」等等,也有很時事的外來語如「冷戰」、「政治庇護」的由來
小編一次說不完,只能請大家自己去翻翻書本,感受這本書的實用和魅力了!

推薦閱讀

相關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