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瀛勝境》讀二二八事件中的澎湖故事

「我們無論如何都會把這艘船擋下來,絕對不讓軍隊去高雄殺人!」

你知道澎湖在二二八事件中也曾發生抗暴事件嗎?
澎湖在二二八事件後,被設立一座寫著「西瀛勝境」和中國國民黨黨徽的牌樓,上面的文字指出「澎湖無事」、「對此次事變嚴守秩序」,反抗的故事就這樣被遺忘。

最近由澎湖在地青年鳴鏑新出版的《西瀛勝境》中,作者透過歷史小說將親伯公趙文邦的經歷,以及訪問多位澎湖耆老的口述紀錄,重新讓較少人知道的澎湖二二八故事呈現在大家眼前

為了捍衛家園和鄉親,澎湖青年曾經在馬公港以肉身、草繩阻擋軍隊運載武器赴臺的船隻,而在澎湖無辜被擊傷的市民、為了降低傷亡努力居中協調的在地仕紳、還有壯志未酬的青年自治同盟,在小說中和發生在本島的抗爭行動交織成從另一面觀察的二二八事件,親身經歷加上生動又有歷史考證的描寫讓人有著身歷其境的感受

看完《西瀛勝境》的故事,澎湖的悲劇並未結束在二二八事件的1947年。幾年後澎湖發生了另一起白色恐怖下的「七一三事件」(1949年7月13日)。
當時隨著蔣介石勢力在中國內戰中敗逃,山東煙臺聯合中學校長張敏之帶著八千多名學生逃往澎湖,軍方卻違反學生意願脅迫從軍,而帶領學生的校長張敏之為學生權益四處奔走,最後與軍方爭執之下被誣為匪諜,被牽連的上百位師生慘遭灌水、吊刑、電刑、拋入海中,女性更遭受脫光衣服在海邊烈日曝曬等惡劣刑求,有人不堪折磨而承認自己是匪諜。
事發後,校長張敏之、鄒鑑和五名學生以「匪諜」罪名槍決,其餘遭牽連者高達上百人,而事後根本無法證明這些受害者有加入共產黨。由此事件可以看出統治者為了遂行高壓統治,受害者不分從哪裡來,只要不合當權者的意,都可能被羅織罪名,甚至不明不白地喪命。

透過回顧歷史,以及相關歷史小說的出版,希望臺灣的記憶成為更多人的常識,在轉型正義之下努力還給犧牲者真相及公道。

圖為日本時代澎湖媽宮城數位上色,臺灣古寫真上色提供

推薦閱讀

相關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