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之後】從畫家到地方家長:八德鄉長邱創乾

撰文|盧穎(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

 

邱創乾 入選 臺展第1、4回

 

多數曾經入選臺府展的畫家,可謂日治時期的知識份子,其中許多人在杏壇春風化雨,少數人成為專職的畫家,也有部分的人,有著相當聲望與影響力,投身於公眾事務。

今天我們談到的畫家,是邱創乾老先生。邱創乾(1900-1973)出身桃園八德的望族,1919年時畢業於臺北國語學校。畢業後擔任員樹林公學校(今員樹林國小)、八塊公學校(今八德國小)等校的教師;1938年後,為治理家族的米、茶事業,遂辭去教職,從此也幾乎停止作畫。二戰以後,因為邱創乾在地方的聲望被指派為第一屆副鄉長,後升為鄉長直到退休。[1]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他都透過不同的職業角色表現對家鄉發展的顯著的貢獻。

 

【圖0】邱創乾,《自畫像》,1927。

圖片來源:賴明珠,《鄉土知音:八德書畫家邱創乾紀念展》,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1999。第4頁。

 

從水彩畫到書畫

在臺北國語學校就讀期間,曾短暫接受石川欽一郎教導,開始接觸水彩畫。不過他開始頻繁地產出作品,是畢業回到家鄉後,加入由石川擔任講師的新竹州圖畫講習會開始的,這大約是1920-30年代的事。石川欽一郎可以說是開啟邱創乾繪畫生涯的重要推手,邱創乾不論是水彩技法或是取材,都與當時的主流風格類似。二次來臺的石川不只在各地推動美術教育,更舉辦第一屆臺展,當時許多他的學生共襄盛舉,紛紛交出了作品參賽。邱創乾在第一屆臺展即獲得佳績,被當時的《臺灣日日新報》評論:「玩其作品,實具有天才」[2],獲得不錯的評價。

 

【圖1】邱創乾,《崖》,1927。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臺灣美術展覽會(1927-1943)作品資料庫」

 

【圖2】邱創乾,《裏道》,1930。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臺灣美術展覽會(1927-1943)作品資料庫」

 

從現存的黑白稿中可見,邱創乾的空間概念及構圖在當時的作品中相當出色,畫題也相當符合當時官方的訴求,即描繪台灣特有自然、人文景觀的地方色彩。類似的構圖,也常出現在他後來描繪桃園各地的作品中。

 

【圖3】邱創乾,《八塊三元宮》,油彩,1936,41×53cm。

圖片來源:賴明珠,《鄉土知音:八德書畫家邱創乾紀念展》,第127頁。

 

【圖4】三元宮一直是八德當地的宗教信仰重心,也是鄉民重要的聚會場所,十分熱鬧。

圖片來源:筆者攝於2020/2/20。

 

【圖5】邱創乾,《八塊三元宮遠眺》,水彩,1920-30年代,28×38cm。

圖片來源:賴明珠,《鄉土知音:八德書畫家邱創乾紀念展》,第46頁。

 

【圖6】邱創乾,《廟後》,水彩,1920-30年代,37×28cm。

圖片來源:賴明珠,《鄉土知音:八德書畫家邱創乾紀念展》,第61頁。

 

 

或許因為邱創乾在幼年接觸過傳統漢學,也或許是國民政府遷臺的影響,根據邱創乾兒子口述,邱創乾在日本政府離開臺灣之後,幾乎沒有繪畫作品的產出,取而代之的是書法,不僅成立多個詩社,他的墨跡留在桃園的許多公共空間中,為大溪區南興宮、龜山區壽山巖觀音寺等廟宇題字。[3] 距離邱家庭院最近的三元宮,不只是邱創乾在日治時期時常描繪的對象,1955年三元宮改建之際,為這座當地重要的宮廟撰寫了《改築序》,至今仍保留在廟中。


【圖7】1955年三元宮改建時,由董事呂良任撰誌,邱創乾書寫的《改築序》。

圖片來源:筆者攝於2020/2/20。

 

輕便車站的回憶

1920到30年代之間,是邱創乾繪畫的黃金年代,他留下許多當時桃園地區的風景,有熱鬧的市集也有農家的鄉郊風光。有趣的是,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不少輕便車的景象,是少數以寫生方式留下的輕便車紀錄。「輕便車」,或稱為「臺車」是日治時代為了地區運輸方便,在臺灣各地建造的一種人力鐵道運輸,車站的附近常是當地的經濟核心。[4] 邱創乾老家附近有一更寮腳車站,他曾搭乘這種交通工具數次往返八德與大溪、角板山之間,車站所見成為他唾手可得的畫題,為關於輕便車的記憶留下了不少畫影。

 

 【圖8】大嵙崁至角板山的臺車。圖片來源:百年和興-原鄉嚴選好物。

http://sarah168.ebuznz.com/%E5%A4%A7%E5%B5%99%E5%B4%81%E8%87%B3%E8%A7%92%E6%9D%BF%E5%B1%B1%E7%9A%84%E8%87%BA%E8%BB%8A_category-3565_H4812283824458801C9F.html

 

【圖9】邱創乾,《輕便車休息站》,水彩,1920-30年代,27×37公分。

圖片來源:賴明珠,《鄉土知音:八德書畫家邱創乾紀念展》,第73頁。

 

【圖10】邱創乾,《輕便車路》,水彩,1920-30年代,27×33公分。

圖片來源:賴明珠,《鄉土知音:八德書畫家邱創乾紀念展》,第71頁。

 

【圖11】邱創乾,《輕便車路邊住家》,水彩,約1926,27×33公分。

圖片來源:賴明珠,《鄉土知音:八德書畫家邱創乾紀念展》,第28頁。

 

永遠的八塊厝[5]

邱創乾除了描繪許多家鄉景色,他對家鄉的關心也展現在參與公眾事務上。包含前文提到三元宮的各種活動,在邱創乾擔任鄉長期間,多次為地方福利向上級爭取資源,反應民意。例如1951年行政區重劃時,邱創乾為鄉鎮區大小貧富懸殊向省議會陳情;1958年時,他與鄉民代表等人向臺灣省臨時省議會請願,懇請軍方迅予開放臺北縣鶯歌鎮至桃園縣八德鄉之間產業道路,以利產業運輸。

【圖12】1951年,邱創乾為鄉鎮區大小貧富懸殊再行調整案陳情。

圖片來源:典藏臺灣。https://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17/23/ab.html

 

【圖13】1958年,邱創乾等人致臺灣省臨時省議會請願書。

圖片來源:典藏臺灣。https://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17/45/00.html

 

邱創乾的一生與八德息息相關,在他過世近半個世紀的2018年,邱創乾的後代將老先生的多數作品,捐贈予籌備中的桃園市立美術館作為永久典藏。他筆下畫的大多是故鄉桃園,尤其是八德、大溪、角板山一帶,沿著當時的輕便鐵路畫下沿路風光;畫家用他的眼睛與畫筆,紀錄了近百年前的桃園景色,不論是地方建設,文史記憶,他都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資產。

 

#名單之後067

 

參考資料:

  • 未註作者,〈本日開院式 臺灣美術展讀畫記〉,《臺灣日日新報》,1927.10.27。
  • 典藏臺灣。網址:https://digitalarchives.tw/
  •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新修桃園縣志——人物誌》,2017年。
  • 陳家豪、蔡龍保,《日治初期臺灣現代交通建設與產業發展(1895-1908)》,http://homepage.ntu.edu.tw/~ntut019/tieha/Chen-Railway.pdf
  • 賴明珠,《日治時期桃園地區的美術發展》,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1995。
  • 賴明珠,《鄉土知音:八德書畫家邱創乾紀念展》,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1999。

 


[1]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新修桃園縣志——人物誌》,2017年,第234頁。

[2] 〈本日開院式 臺灣美術展讀畫記〉,《臺灣日日新報》,1927.10.27。

[3] 賴明珠,《日治時期桃園地區的美術發展》,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1995。第54頁。

[4] 陳家豪、蔡龍保,《日治初期臺灣現代交通建設與產業發展(1895-1908)》,http://homepage.ntu.edu.tw/~ntut019/tieha/Chen-Railway.pdf

[5] 八塊厝為今八德一帶舊稱,實際行政區範圍隨政權不同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