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氣象的測候所

這次颱風的路徑不斷北修,對臺灣影響漸小,大家對於風雨災害的擔心(還有想放假的心XD)也隨著一次次的氣象預報漸漸放鬆下來~
對於颱風,大家早已習慣這樣詳細的路徑及風雨預測,但你知道臺灣古早用來觀測氣象的「測候所」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嗎?

1896年,日本時代剛開始,便從臺北至恆春、往西至澎湖設置專門觀測、記錄氣象數據的「測候所」,配合各地簡單的雨量站、水位站一起觀測整個西臺灣及附近海域的氣候
雖然這些系統性的現代氣象觀測紀錄目的是以軍事為主,但後來報紙也開始會刊登一些氣象預報資訊給民眾參考,有些重大的資訊則會派遣警察與保正「鬥相報」(tàu sio-pò)。

到了1920年代,隨著國際間對大眾的氣象資訊播送越來越普及,臺灣的氣象報告也更紮實詳細,甚至變成一種「服務」。除了颱風、溪水暴漲等大型危險事件會有專人沿街警示之外,一般家庭也可以另外付費向郵局申請「特別通知」,獲得更多更快的其他資訊。
一直到廣播系統建立,一般民眾才算是能即時、普及地享有氣象資訊~

這期的五花鹽很特別地以「颱風」為座標來認識臺灣,內容豐富之外更可以看出颱風與臺灣人愛恨交織的複雜文化與情感~
想知道更多颱風和臺灣的糾葛嗎?一起來看五花鹽祈求每次颱風都「無災無難,順遂平安」:)

#要好好珍惜氣象預報也要繼續關心颱風動向喔

《做風颱》五花鹽專題 BaconPress Topic No.007

推薦閱讀

 

相關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