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這張稚嫩可愛、憨態可掬的小男孩畫像是誰嗎?
這是臺灣畫家陳澄波,1931年在上海為自己當時五歲的兒子重光畫的畫像-〈小弟弟〉
即使時隔數十年,已屆高齡的陳重光看到這幅畫,還會感覺自己又回到畫裡的上海,似乎還能聽見父親要他站在椅子旁邊,輕輕囑咐他「不要動」的聲音……
1929年,陳澄波在妻子張捷的支持下完成東京美術學校的學業,前往上海任教,並在隨後將家人接到上海團聚。陳澄波在這裡將爐火純青的油畫再提升,加入了中國的水墨技法和精神,完成他個人十分重視也很重要的作品-〈清流〉,也在這裡取得中文的溝通能力。
直到1932年爆發一二八事件,上海對於臺灣人已不再安全,才匆匆將家人送回臺灣。這短暫的兩年也成為因為求學和家人聚少離多的陳澄波一家,最珍貴的幸福時光。
隨著日本戰敗,中華民國即將前來接收,陳澄波對於未來充滿期待,甚至特別畫了一幅高掛中華民國國旗的〈慶祝日〉表示歡迎。只是好夢很快破碎,他對於臺灣美術教育的願景和建議石沉大海,治安和經濟狀況每下愈況,臺灣人仍受到歧視,民眾的不滿最後終於在1947年2月一夕引爆,局面漸漸失控
而這段在中國的經歷,也使陳澄波因通曉中文,在二二八事件爆發後被推舉為和中國民國政府談判的人選。
「澄波仙,你要去喔,你國語那麼流利,我們聽不懂也不會說,去了和他們說不清楚,容易產生誤會,你去可以直接跟他們講,一定要去」
原本不在談判名單裡的陳澄波,很快被這番話打動,當時的他只想著盡一己之力,調解紛爭,沒想到竟因此招來殺身之禍,從此改變了他及一家人往後的人生……
除了美麗又熱情的臺灣景物畫,小編也很喜歡波哥畫家人的作品,這幅〈小弟弟〉及先前介紹的〈祖母像〉,都可以從中體會家人間真摯的情感,以及畫家對於人物特徵的掌握能力。即使相隔數十年,畫作對照照片,還可隱約透出相同的氣質和五官,也是屬於家人最珍貴的回憶。
2月~3月是認識陳澄波很重要的月份,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這位畫家,聚珍也在這個月進行「陳澄波主題推廣月」,推薦大家在這個時候用優惠價收藏超美的畫冊,還有各種繪本、小說及撲克牌,一起讓美麗的畫作和故事,充滿生活的每個角落吧!
本篇文字部分參考自《供桌上的自畫像:陳澄波與他的妻子》
更多陳澄波系列書籍
http://gjtaiwan.com/r/j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