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7日,臺灣作家吳濁流逝世紀念日

吳濁流(1900-1976),本名吳建田,生於新竹縣,擔任過教師、記者,也是一位詩人、小說家及旅行家。
吳濁流的人生橫跨日本時代及戰後國民政府二二八事件與戒嚴時期,經歷多次語文轉換的痛苦和文化認同的迷失,他的經歷也是所有臺灣人和這塊土地的縮影。
他的重要作品包含自傳《無花果》、小說《亞細亞的孤兒》及過世後才出版的自述小說《台灣連翹》。
自傳《無花果》,描述從被日人歧視的成長過程到二二八事件的發生,「臺灣人」如何從屈辱斷裂的歷史中建立認同。(並因末尾提及二二八事件此書被禁20年)
《亞細亞的孤兒》藉主角胡太明的迷失與追尋,說明臺灣的孤兒處境。
而因吳濁流曾擔任臺灣新生報的記者,在二二八事件期間到處採訪,對於當時情況十分了解,1975年作品《台灣連翹》暴露二二八事件的細節,深知當政者禁忌,囑咐鍾肇政須在他過世十年二十年才能發表。

除了寫作,吳濁流更創辦《臺灣文藝》雜誌,為此到處募款,甚至引起情治單位的注意並要求以「中國」為開頭命名。吳濁流不為所動,堅持以臺灣為名:「我們要推動的是臺灣本土文藝,若非冠有『臺灣』二字即失去辦雜誌的意義。」
「臺灣文藝」之名承襲自日本時代以來的反抗精神,替戰後作家建立精神堡壘,並獎勵文壇後進,為臺灣文學扎根。

從《無花果》、《亞細亞的孤兒》到《台灣連翹》,說明吳濁流一生步步追尋的臺灣認同及臺灣意識,並試圖找到臺灣在文化和政治上的主體性。
吳濁流以「連翹」象徵臺灣人的命運,在無情而被迫的不斷修剪下,臺灣人只能在最低下最不起眼的地方,顯現不屈的精神,昂然地伸展堅強的意志。

10月7日,一起紀念堅持追尋臺灣意識的吳濁流。

推薦閱讀

相關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