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臺灣政治案件─陳文成案史料彙編》的內容,引起許多人震撼迴響,再來節錄部分內容,感受當時的時代氛圍:
(訊問者為上校鄒小韓,答者為陳文成)
問:「你在美國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國家政策,況且你是國民黨黨員,你所做的事情,哪一樣履行了黨員的義務?」
答:「我是承認我對不起黨」
問:「你在國外沒有黨的立場,沒有支持黨的政策,反而支持美麗島,反對國民黨?」
「美麗島叛亂份子姚嘉文等所寫文章根本就是推翻政府之反動叛亂言論?」
答:「我的感覺跟你們不一樣」
問:「你以一個國民黨黨員身分支持美麗島,就黨的立場而言你不應該……總而言之,你在國外六年,不但沒有堅持政府政策,沒有堅持黨的立場,你反而做一些不利政府的事,準備拿敵人之手來殺自己父母?」
答:「我不感覺是要殺自己父母,我感覺臺灣受大陸的壓力很大,我是希望臺灣進步」
問:「為了得到將來的自我安慰,及向政府贖罪,你必須把海外臺獨活動向政府做表白」
透過這一小段問答,可以感受當時的社會氛圍,即使美麗島事件最後迫於國際及各界壓力沒有判處死刑,不過國民黨黨國合一的政府顯然沒有真的揭過此事,在陳文成案件中就可見一再針對美麗島事件及林義雄、陳菊等相關人事物不斷威脅質問。
陳文成離世一週年,海外臺灣人為他出版《陳文成教授紀念專輯》,此書也隨即遭到政府查禁,理由是「挑撥政府與人民情感」。
這些現在看來只會發生在中國的事情,其實都曾在不久前的臺灣上演,而當年訊問陳文成的鄒小韓,在解嚴之後就悄悄移民美國。
最後引述《陳文成教授紀念專輯》編輯委員會的一段話(取自《美麗島後的禁書》)
「他(陳文成)的死,是多麼地逼近我們。因此一股恐懼感免不了很自然地籠罩在很多同鄉的心中。可是,那一股恐懼感並沒有鎮嚇住臺灣同鄉。他們沒有逃避,也沒有躲藏,反而抑制了一時的恐懼,紛紛舉行追悼會、遊行示威:在校園張貼海報,聲討暴行;並且肯定陳文成為臺灣人而犧牲生命的意義。
陳文成的死,已經為我們的苦難付出代價,請讓我們深深記住他的理想,讓我們共同立下誓言:
我們要深愛苦難的臺灣,
要為它的民主和自由而奮鬥,
要使孩子們可以無憂的成長,
使普天下的家庭永遠快樂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