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之後】開創藝術新格局的小澤秋成

【名單之後】開創藝術新格局的小澤秋成

撰文|蔡幸伶

小澤秋成 審查員 臺展第5~7回

小澤秋成(1886~1954)出生於日本長野縣上伊那郡,1911年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後,擔任中學教師,1927年赴法國遊學並參選沙龍展,為二科會中堅畫家。論起他與台灣機緣,應與1931年日本內務省國立公園協會規劃殖民地國家公園繪製有關,他與和田三造,分別接受委託創作《外太魯閣峽》與《阿里山の暮色》[i],而有因緣來台尋求創作題材,順而被延攬為台展審查員,和田三造僅擔任5-6回(1931-32),然而小澤後續又受高雄市役所委託,為慶祝高雄港灣建設完成並宣傳新興都市風景,繪製高雄風景系列三十餘件作品並印成繪葉書,[ii]再續留台灣,連續擔任5-7回(1931-33)審查員。

檢視小澤在台期間適時注入藝術新思潮,從初到台展即於總督府一樓食堂舉辦演講會,暢談旅居巴黎經驗,引起熱烈迴響,[iii]評論記者鷗亭生對小澤的第5回參與作品讚譽有加,以「投向臺展洋畫部的炸彈」為標題說道:[iv]

《台北風景(一)》及《台北風景(二)》此畫的構圖令人聯想到喜歡畫巴黎郊外風景的尤特里羅(Maurice Utillo 1883-1955),然而小澤的筆觸與他完全不同,不愧是非常熟練的純正東洋畫家的技法,內容生動躍然畫面,極具優異的精神性。

認為小澤將東洋技法融入西洋畫中,展現創作新貌,自此蔚成風潮,引起青年學子爭相仿效。甚第6回台展鷗亭生提及:「西畫部會場上,到處可見模仿小澤的作品,甚至一成不變、全般倣效。由此看來,臺灣地方極需要經常展示一些有成就的畫家作品。」檢視其第5-6回參與畫作(圖1-3)筆法恣縱、結合漬染留白、不拘泥於細節,顯見東方線條的筆運氣勢,有淋漓暢快之感,生動地表現街道的景深,創造具東洋意味的西洋抒情風景。


圖1:小澤秋成《台北風景(一)》;第5回(1931)台展。

圖2:小澤秋成《台北風景(二)》;第5回(1931)台展。

圖3:小澤秋成《風景》;第6回(1932)台展。

此時,第5回台展引爆師徒相授之爭議,致長期擔任本島審查員石川欽一郎返日,當局於第6回變更審查員組成,各部加入台籍者1名做為獎勵,內地者1名,本島日人2名(共4人),並申明小澤為石川欽一郎的接班人,而歸類為本島審查員,[v]同時高雄市役所委託小澤創作高雄風景系列作品,顯示小澤有長期居留台灣之意願。特別一提,小澤旅居高雄期間,再度掀起一股追尋之熱潮,依據鄭獲義的說法:

此間日本內地畫家常來高雄,其中小澤秋成比較出名,滯在西子灣旅館時間又長。在高雄附近寫生之作品也被收購。與高雄畫界人士常有接觸,曾在旅館開座談會也有些人拿作品去請批評指導」。[vi]……「小澤秋成與第三公學校校長同鄉,對高雄港灣的景色十分讚許,適宜入畫,故投宿於此作畫,他與高雄州畫界人士也有所接觸,並因審查員的身份,常有年輕的畫家拿作品向他請教」。[vii]

顯見小澤具審查員身分向他學習者眾多,並有投入台展之參與,如高雄白日會會員後藤俊及齋藤岩太的簡歷,前者寫道「師事1933小澤秋成,1933/11高雄繪畫研究所」[viii],後者的入選訪問提及:「…最近在小澤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作畫。《火雞》那件作品計畫僅是習作,為今年暑假完成的作品……。」[ix]同時期高雄也成立第一間繪畫研究所,據《台灣日日新報》報導:「西子灣に繪畫研究所,高雄美術協會於西子灣元金蘭亭遺跡創設繪畫研究所,廣招同好,以謀求提升南台灣畫壇之飛躍成長。」[x]可能與小澤在高雄指導教學有關。

綜合檢視,小澤來台僅短短三年,在台展創作與高雄畫壇上皆注入的一股新活水;然而小澤在擔任第7回審查員時,所提出《高雄之夏》、《高雄風景》及《高雄之春》(圖4-6)作品,皆以高雄市役所委託創作更名再參與(圖7),雖然構圖上有天地遼闊之氣勢,卻偏向保守風格,或許因應宣傳畫,缺少了過往的揮灑寫意,以致作品招受非議抨擊,[xi]如評論家永山生所提:「小澤秋成君已漸漸在臺灣生根,以往剛留學回來時,畫中所流露出來的那股爽快氣期新鮮味不知消失至何方?」[xii]


圖4:小澤秋成《高雄之夏》;第7回(1933)台展。

圖5:小澤秋成《高雄風景》;第7回(1933)台展。

圖6:1933年小澤秋成為高雄市役所繪製高雄風景作品《渡船場之花〉,描繪湊町和哨船頭來往行船擺渡的景象,該作品參與第7回(1933)台展更名為《高雄之春》。

圖7:1933年小澤秋成為高雄市役所繪製高雄風景作品《從觀測所遙望港內〉,該作品參與第7回(1933)台展更名為《高雄之夏》。
或許,此階段小澤已無暇再參與台展,究其主因,小澤在台灣總督府殖產局局長殖田俊吉及中央研究所工業部長加福均三博士的請託下,結識任職於台北市商品陳列館指導員太齋春夫(曾參與台展第6-7回),二人皆為東美校師範科,太齋正從事漆器之開發,小澤從旁協助(圖8),進而發明「漆膜製造法」、「蛇皮的加工法」及「漆繪付漆膜的製造法」等,被譽為工藝美術界的革命。1934年兩人相繼回國,1935年赴東京成立「漆工藝社」,小澤擔任社長、太齋擔任技術長、東京美術學校校長正木直彥、圖案科教授和田三造、六角紫水擔任顧問,自此走向漆器創作與發展,再創藝術新格局。[xiii]


圖8:小澤秋成(左)、太齋春夫(右)◦圖片來源:《台灣日日新報》1934年8月8日第1版。
#名單之後052

 


[i]另有小杉放庵及川島理一郎繪製〈金剛山國立公園候補地〉(朝鮮),創作為期1年,1932年10月於東京、大阪、高松三越百貨展出。西田正憲。〈日本統治時代における台湾の国立公園〉。《地域創造學研究》,頁116。https://narapu.repo.nii.ac.jp/?action=repository_uri&item_id=1004&file_id=21&file_no=1(瀏覽日期:2019年8月30日)

[ii]該繪葉書,一套10張,以寫生油畫翻印而成,另於1933年「市尹公室」公開展出30餘件作品。當時的高雄州知事西沢義徴及州廳幹部、民間團體等皆前往參觀。參見《台灣日日新報》1933年9月22日第3版〈高雄市の宣傳油畫〉。

[iii]《台灣日日新報》1931年10月23日第7版。〈三畫伯的美術演講盛況空前〉。

[iv]《台灣日日新報》1931年10月26日第3版。鷗亭生〈投向臺展洋畫部的炸彈—評小澤審查員的作品〉。 及《台灣日日新報》1932年10月27日第6版。鷗亭生〈臺展之印象(二)小澤與鹽月兩位的作品〉。

[v]《台灣日日新報》1932年7月19日第7版。〈島都の秋を飾る/台展の審查委員發表/内地側は結城、和田兩畫伯/特に陳氏進、廖繼春二作家選ばる〉。

[vi]鄭獲義(1982)。〈我對美術的回想〉。《鄭獲義八秩紀念畫冊》,頁4。自行出版。

[vii]倪再沁(2004)。《高雄現代美術誌》,頁:22-26。高雄:高雄市文化局。

[viii]《南國美術殿堂--台灣美術展覽會(1927-1943)作品資料庫》http://ndweb.iis.sinica.edu.tw/twart/System/index.htm(參閱日期:2019年8月30日)

[ix]《台灣日日新報》1933年10月25日第7版〈入選者中的異彩/「火雞」作者為海軍一等機關兵〉。

[x]《台灣日日新報》1933年11月7日第3版。

[xi]立石鐵臣也曾公開指出,「大概所有的人都會同意他(小澤秋成)並不適合作為審查員。」 顏娟英(2001)。《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頁181。台北:雄獅圖書。

[xii]《台灣日日新報》1933年11月2日第2版。〈本年的臺展/西畫類具書生氣令人矚目的四大派〉。

[xiii]羅德縣立近代美術館《小澤秋成的詳細情報》https://art.tokushima-ec.ed.jp//srch/srch_art_detail.php?pno=1&no=10595及練馬区立美術館「太齋春夫展」図録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60347767/_(瀏覽日期:2019年9月26日)及《台灣日日新報》1934年8月8日第1版。

推薦閱讀

相關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