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10月28日,博物學家Robert Swinhoe(郇和、斯文豪、史溫侯)逝世紀念日

臺灣位處於亞熱帶,島上山脈垂直分布,使得這小而多山的海島,孕育超過五萬種物種,幾乎佔了全球物種數量的2.5%,相當於各國平均值的一百倍!除了生態上的豐富多元,更有趣的是,我們能從這些十九世紀以來陸續被登錄的物種中,進一步發掘臺灣史上不為人知的探險故事。

斯文豪氏赤蛙(Odorrana swinhoana)、斯文豪氏攀蜥(Japalura swinhonis)、藍腹鷴(Lophura swinhoii),都是屬於臺灣常見的特有種。眼尖的讀者們發現了嗎?牠們雖然是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青蛙、蜥蜴、鳥類,但都有一個相似的學名呢!沒錯,「swinho-」這個做為「種小名」的字根,可是和十九世紀英國在臺灣的第一任領事──Robert Swinhoe有極大的關聯。

Robert Swinhoe(1836-1877,譯名郇和、史溫侯),是人稱日不落帝國英國在臺灣的第一任副領事與領事,在他的任內,英國的住臺領事館從臺南遷至淡水,再遷到打狗,對英國對臺事務的開創與貢獻居功厥偉。不過呢,Robert Swinhoe可不只是位窩在領事館內辦公的阿宅而已,他還有個新奇的身分──「博物學家」。

自1856年二十歲的Robert Swinhoe首次訪臺,到1860-1866擔任領事期間,他的足跡踏遍全臺灣,堪稱是第一位深入臺灣山林、系統性的採集紀錄臺灣物種的博物學家。十九世紀上半葉,歐美學界興起一波「東亞熱」,對來自東亞的物種抱有極大的好奇心,在這樣的氛圍下,Robert Swinhoe研究整理臺灣的物種標本,並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讓臺灣的本土物種躍上世界舞台,打開了西方世界望向臺灣的窗口。1863年,Robert Swinhoe發表《福爾摩莎鳥類學》(The Ornithology of Formosa or Taiwan),仍舊是今日臺灣鳥類相關研究的經典論文,他所發現的鳥類超過現今臺灣已知鳥類的三分之一。1864年他甚至送了一對臺灣獼猴到英國倫敦進行比對,進而確立其臺灣特有種的地位。

當我們看見Robert Swinhoe的採集探險之旅,將臺灣的山林走獸以「臺灣特有種」之名、「越本土越國際」之姿,為臺灣島標示出她的獨一無二。而臺灣這樣獨特的歷史層次和豐富生物多樣性,卻在長期黨國教育下一一從我們記憶中消失。

一起來紀念,為臺灣留下記錄的前輩們。

以Robert Swinhoe命名的臺灣原生物種:
斑鱉 Rafetus swinhoei (Gray, 1873)
斯文豪氏赤蛙 Odorrana swinhoana (Boulengeer, 1903)
斯文豪氏遊蛇 Natrix swinhonis (Günther, 1868)
斯文豪氏蝸牛 Nesiohelix swinhoei (Pfiffer, 1866)
斯文豪氏天牛 Paraglenea swinhoei (Bates, 1866)
斯氏紫斑蝶 Euploea sylvester swinhoei
斯文豪氏攀蜥 Japalura swinhonis
臺灣水鹿 Rusa unicolor swinhoei

推薦閱讀

相關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