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6月5日,是臺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等人出海逃離臺灣的日子。
日清戰爭後,清國戰敗,雙方簽定馬關條約(下關條約)將臺灣澎湖讓予日本。莫名被當做戰爭賠償的臺人無法接受,意圖讓國際勢力介入干涉,催生了「臺灣民主國」。臺灣民主國本意並非建立真正的國家,故找來原清國官員唐景崧擔任總統、年號永清,但在日軍於澳底上岸,幾日後唐景崧等人即搭船離開,之後不死心的臺人又轉而找劉永福擔任領袖據守臺南城,幾個月後在日軍對臺南攻城前夕劉永福逃離,臺南人委請宣教師巴克禮博士代表前往與日軍和平交涉。回顧這段歷史,相信許多人看了百感交集,前人為我們上的一堂課,我們該從中學到什麼?
翻閱《乙未之役中文史料》看著這段臺灣命運轉折的歷史,更加深刻。如一開始收錄的「馬關議和中之李伊問答」,記載了李鴻章與伊藤博文交涉停戰條件討價還價的過程,除了對和談款項殺價外,李鴻章明示暗示臺灣是燙手山芋,居民強悍、日本要了英國也會有意見,勸日本別碰,伊藤則表示清國不給的話不然直接派兵打過去好了。這本《乙未之役中文史料》,從割臺、清國官吏與幕僚、臺灣紳商、教會、日本方面、西洋…等來源的中文史料,滿滿前所未見的記錄,看完這些過程,相信對於臺灣命運、尊嚴、自主的看法,都會有更深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