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和1894年在彰化出生,九歲就讀私塾,開始接受漢文教育,十三歲進入小逸堂學習漢文經典與四書五經,出生於馬關條約割臺前一年的他,自小就身處於時代的夾縫中,與許多臺灣人同樣面臨著認同的困擾。
1909年,十六歲的賴和進入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學醫,畢業後輾轉回到家鄉開設醫院,也開始了白天看病,晚上寫作的生活。
作為一個醫生,他表現對窮苦病人的真誠關懷,除了減免醫藥費,還經常贈送昂貴的藥品,有著「和仔仙」的美稱;作為一個文學家,他提攜後進,促進小說、散文、詩等文體臻於成熟,也嘗試使用臺語及中國白話文於創作中。
更重要的是在他的作品裡,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性別、階級、種族的身影,以寫實手法,表現濃烈的臺灣民族情感與人道關懷,還有對殖民和威權的永恆抵抗。
同樣身為醫生和文化啟蒙者,賴和曾與中國的魯迅相提並論,但賴和不用是「臺灣的魯迅」,賴和就是臺灣的賴和。
1月31日,一起紀念這位用醫術和文學關懷大眾的「臺灣新文學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