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長遭受暴力對待,重點並不只是使用暴力本身。施暴者的行為、根本不想道歉的「道歉」、同陣營反過來指責被「文化刨根」,這些現象其實都是臺灣扭曲結構下的血淋淋荒謬現狀。
這個島上有繽紛的族群、文化與歷史記憶。外來政權以其史觀、記憶、語言、文化為尊,在長期強勢極權統治下,多元族群只能被迫接受單一價值、置換成外來者的記憶、語言。
臺灣在數不盡前人犧牲下終於走上民主化的路,權力結構也跟著一點一點緩慢改變,在多元族群逐漸找回自己位置的同時,原本單一的文化霸權也必然跟著被限縮。始終抱持自己是統治階級心態的人,無法接受此般變化,這是一個巴掌背後的根源,同時也藏身在數不盡的社會爭議議題深處。
但我們終究該問問自己:一個合理的臺灣,該是什麼樣子?多元族群該怎麼共同生活?
當你的偉人,是迫害其他族群的劊子手,威權象徵卻高立在公共場域,這合理嗎?這個島並不是只有一群人,你可以訴求自己的信仰在家自己拜,但不能逼別人跟著拜,甚至不從就暴力相向。
這不過是最基本做人做事的道理,轉型正義也不過是讓扭曲的社會,能走向合理共處的必經歷程。
誰也沒有資格叫誰去跳海。夠多的人了解歷史、了解這塊土地的來龍去脈、了解每個族群的記憶與傷痛,多元族群的臺灣才可能彼此尊重、走向和諧的未來。
互相了解和尊重,從閱讀歷史開始,聚珍臺灣入門推薦書單:
https://www.gjtaiwan.com/new/?page_id=17715
左圖:蔣介石批示「應即槍決可也」
右圖:威權體制下無所不在的造神活動
圖片引用自
《臺灣歷史圖說》(三版)及《少年臺灣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