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瑋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
野間口墨華 入選 臺展第1-4、6回
1927年臺灣迎來史上第一場帶有官辦性質的美術展——臺灣美術展覽會(以下簡稱「臺展」),臺展分設「西洋畫」及「東洋畫」二部,展出入選的美術作品。這次暫且讓我們將目光聚焦在東洋畫部,好好認識臺展開展之初已頗富聲望的東洋畫家野間口墨華(1874-卒年待考)(圖1)。說起近百年前的臺灣「東洋畫」,你的腦海中浮出什麼樣的想像呢?畫紙上寫意的筆墨痕跡?相對於西洋畫的存在?透過大量臨摹養成的卓越技法?若如是,「東洋畫」以至於野間口墨華與你想的可能不太一樣。
從臺展作品〈白翎鶿巢〉談起
我想如果有誰將鷺山上那千姿萬態的鷺鷥繪成畫作的話,會創造出真正有趣的作品吧(鷺山のあの千姿萬態の鷺を誰か絵にするものがあれば夫こそ本當に面白い作品が出来るだらうと思つてゑた)
為因應臺展開辦,1927年秋《臺灣日日新報》特別新闢「臺展畫室巡禮(臺展アトリエ巡り)」單元,採訪藝壇各位名家;而野間口墨華面對記者時這麼說道。(註1)
藝術家後來實踐了自我的期許,完成一幅三乘七尺的大作〈白翎鶿巢〉(圖1、圖2)並順利入選臺展。(註2)〈白翎鶿巢〉左下方留有落款「墨華山人」,畫作描繪相思樹叢間成群的鷺鷥,即墨華所謂「鷺山」,綠樹間的群鷺姿態各異,或理毛,或展翅,或行走水間。(註3)從身形、黑色的脛和嘴喙推測,鳥種大約是臺灣水澤邊常見的小白鷺(Egretta garzetta)。當時序進入春夏的繁殖季,小白鷺頭枕部會長出二至三條細長的白色飄羽(圖3)。(註4)對照作品,不難發現藝術家將這些身體特徵精準地表現出來(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