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晏(光棲工作室負責人,藝術文字工作者)
陳永新 入選 府展第3-5回
特選 府展第6回
一朝用去長見棄。人間畢竟少恩哉。
——神谷泳山,〈傳書鳩〉(註1)
或許是因為父親、兄長的成就,讓身為么子的陳永新(1913-1992)(註2)備感壓力。父親為享譽日臺的知名木雕師——陳瑞寶,同父異母的大哥陳永奠(江山),詩名遠播外,也是樂善好施的實業家,以歸園主人著稱。(註3)二哥則是赫赫有名的膠彩畫家陳永森,跟陳永新年紀相仿,但二哥不到二十歲,繪畫造詣便早早便受到臺展的肯定,自己卻年近三十,才終於有畫作入選府展。自日本美術學校日本畫科退學之後,陳永新仍然堅持學習東洋畫,終於在1943年第六回府展,以〈小さき軍使〉(軍差鴿子)榮獲特選,揚眉吐氣。
報效國家
陳永新在接受興南新聞訪問時表示,可愛之鴿也變成軍鴿而報效國家,因此成為創作的主要動機,今後也會更加努力地以畫報國。(註4)自1937年中日開戰以來,日本總督府無所不用其極,官辦美展明顯成為宣傳愛國精神的有利工具。東洋畫畫家兼評論家——宮田彌太朗(郎)就曾提出,府展東洋畫畫題的確受到戰爭時局影響,正逐漸趨於戰事題材的取向發展。(註5)1943年,二戰進入白熱化階段。日軍在南方作戰節節敗退,軍事吃緊,需大力加強精神動員,號召民眾積極效忠日本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