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蕭亦翔(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大磐玲子 入選 府展第5-6回
「無論何時都坦誠地面對自己,拿出勇氣、不畏懼失敗,不躊躇地繪畫著」我暗自地想。或許對某些人而言這件事已經是老生常談,但我希望將此做為信念,持續地畫下去。
糸田(大磐)玲子〈繪畫這件事(描くとゆうこと)〉(註1)
在2014年刊載於《女流画家協会会報》短文裡,大磐玲子重述了在《糸田玲子画集》(2010)中寫下的信念,這不但貫徹了大磐玲子八十年繪畫生涯,或許也是她對於後輩畫家的期許。回顧大磐玲子的繪畫起點,是萌芽於戰火下的臺灣。
「大磐(オオイワ)」是個不到百人、十分特殊的姓氏(註2),大磐玲子的父親──大磐誠三出生於滋賀縣,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是一名外交官。1920年8月派任至當時位於中華民國青島的青島守備軍,擔任民政部事務官。(註3)1924年3月1日,大磐玲子作為誠三以及母親花子的長女,出生於青島市。不過出生沒多久,母親花子便逝世,大磐玲子由繼母淑子扶養長大。(註4)
而隨著大磐誠三的工作調派,幼時的大磐玲子跟著父親輾轉居住於大日本帝國的各處,一歲左右大磐玲子搬到了東京,後進入東京市碑小學校就讀。1932年,大磐誠三調任南洋廳書記官,大磐玲子也跟著轉學到了遠於南洋的帛琉小學校。隔年,大磐誠三升任澎湖廳廳長,大磐玲子又隨著父親到了澎湖島,就讀馬公小學校。(註5)接到前往澎湖赴任的命令後,大磐一家先是乘坐朝日丸抵達基隆,而後臺北火車站前,報社記者為大磐誠三與夫人淑子、女兒大磐玲子合影留下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