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之後】關於臺展開辦之前:從書畫家後藤樵月說起

撰文|陳瑋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

〈春之山邊〉:唯一一件臺展入選作

1927年秋,臺北市樺山小學校裡原本再尋常不過的禮堂,搖身一變作為臺灣史上首場官辦美術展覽會(即第一回臺展)的展示場館,幾天下來萬餘名對「美術」充滿好奇的男女老少穿梭其間。臺南書畫家後藤樵月(生卒年不詳)的〈春の山邊(春之山邊)〉(圖1)也在「東洋畫第一室」等候觀眾們造訪。(註1)作品描繪春日的山澗風光,正值花期的櫻花樹佔了近三分之二畫幅,是本作中的要角。花朵豔麗的模樣十分討人喜歡,尤其女性跟孩童往往駐足畫作之前;但也有報章評論認為,〈春之山邊〉不夠生氣蓬勃。(註2)這是後藤樵月在臺展的初試啼聲,亦是他最後一次參展,此後畫家的蹤跡近乎淹沒、消逝於歷史的洪流裡。

圖1. 後藤樵月,〈春之山邊〉,1927。 圖片來源:《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渡海的契機:書畫團體組織

後藤樵月猶如多數臺灣與日本的傳統書畫家,逐漸被屏除在標舉寫生、寫實的官展舞臺之外,因故後世對他所知不多。(註3)從僅存的有限資料看來,樵月更活躍於臺展開辦十多年前的臺灣。1910年左右,臺南一群素人畫家自組畫會「無聲會」。是年年末,該會決議與盆景愛好團體「拳山會」,合辦一場繪畫搭配盆景的展示活動。(註4)無聲會邀請了日本四條派畫家後藤樵月來臺參展,且在現場揮毫創作。(註5)這次活動可能是樵月的渡臺契機,隔年11月相關報導已改稱他為臺南的「當地」畫家。(註6)

日治初期來臺日人透過組織同鄉、同業、文藝等同好會,交流情感和資訊,幫助彼此克服所面臨的困境。(註7)各種書畫同好會以及同好間的展覽發表,應運而生,臺南的無聲會即為一例。除了出席無聲會的畫會活動,1913年1月樵月更參與規劃臺南一帶傳統書畫家的聯合書畫會。(註8)當時的報導以組成人數「空前」形容之,包含歌川派的白石某、住吉派的三木田美淵、南畫家赤城山人、田能村小竹等。雖然未見聯合書畫會的後續消息,但樵月確實積極耕耘臺灣的書畫藝術環境。(註9)

1910年代的動向

1910年代後藤樵月的作品在不少展覽會裡亮相,就連官方舉行的共進會展出活動,也能發現他的筆蹤。所謂共進會,延續了勸業博覽會的模式,字面上帶有地方產業相互觀摩、共同進步之意,是殖民政府政治宣傳的機制。(註10)1911年2月臺南、嘉義、阿緱三廳聯合舉辦「南部物產共進會」,其中作為餘興活動的「臺南書畫展覽會」在2月17日於新落成的臺南公館展開。樵月用兩件大尺幅創作——〈春景山水〉、〈松鶴〉參展,頗受好評。記者將他和畫家那須豐慶的作品,評為當日「場中第一」的山水畫。(註11)第二回的南部共進會則發生在1915年10月底,附屬活動之一的「教育品展覽會」向全臺書畫家徵集作品,後藤樵月依舊名列展出名單,出品絹本山水畫。(註12)

1915年其實是日本治臺二十週年,帶有官方色彩的《臺灣日日新報》同樣辦了場全島書畫展,呼應「始政紀念祭」。展覽結束後,主辦方篩選出72件參展作品,為之拍照、製版後,一一登報公開。(註13)此舉無意間保留下後藤樵月當年以專業畫家之姿參展的作品概貌(圖2)。圖版上的筆墨痕跡暗示畫作可能表現山間的樹影。此外,還有一件樵月的作品曾被刊載出版。即1913年畫家為天皇誕辰(天長節)所作的奉祝畫(圖3),刻畫由水岸邊眺望高山的風景。儘管難以確知作品實際的色彩、質感、細節,兩件作品仍替我們驗證後藤樵月擅畫山水的說法。

圖2. 後藤樵月,全島書畫展出品作,1915。 圖片來源:〈展覽會出品書畫(其四十三) 後藤樵月〉,《臺灣日日新報》,1915-09-03(6版)。
圖3. 後藤樵月,天長節奉祝書畫,1913。 圖片來源:〈天長節奉祝書畫〉,《臺灣日日新報》,1913-10-31(41版)。

從後藤樵月對共進會、始政紀念到天長節奉祝活動的參與,多少可以感受畫家與官方較密切的交集。1913、1914、1917年樵月分別遊歷了臺中、澎湖、嘉義,所到之處,皆舉辦個展、販售作品。這些個展受到地方上的有志之士熱烈歡迎。畫家出行澎湖時,澎湖仕紳為他發起「月樵畫會」展覽活動,澎湖廳長澤井瀨平以及要塞司令官、海軍司令官等人都到場支持,活動最後作品供不應求,銷售一空;樵月前往嘉義時,也發生了相似的情況,甚至一週後於北港五間厝、店仔口加開個展。(註14)更甚者,同年8月十多名嘉義仕紳決定向樵月習畫,每月定期開兩堂「畫習會」。(註15)1920年樵月生活的臺南市,出現一樣的需求。臺南州廳、法院任職的幾位同好,邀請樵月每週四在臺南公館進行授課。(註16)

種種跡象顯示,1910年代後藤樵月與官方、地方仕紳關係親近,且深受青睞,不無可能掌握一定的話語權,影響當時臺灣美術的發展。臺府展始終是我們瞭解日治時期臺灣美術的重要依據,然而臺展開辦之前,臺灣美術該生作什麼模樣?臺展第一回的年輕入選者又吸收什麼養分長大?後藤樵月的生平或許能夠成為解答問題的開端之一吧。

#名單之後279


註釋

1. 西岡塘翠,〈說苑:島を彩れる美術の秋(臺展素人寸評)〉,《臺灣時報》,1927-12,頁83-85;臺灣日本畫協會,《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臺灣日本畫協會,1928,目次頁。

2. 西岡塘翠,〈說苑:島を彩れる美術の秋(臺展素人寸評)〉,頁87。

3. 黃琪惠,〈日治初期日本畫的移植、接納與挪用〉,《臺灣美術學刊》,第116期(2019-11),頁6-9;邱函妮,〈日治前期臺灣「美術」概念的移植與形成——以博覽會與官方展覽會為探討中心〉,《故宮學術季刊》,第41卷第1期(2023-10),頁107-161。

4. 〈臺南雜信(十九日發)無聲會新年畵會〉,《臺灣日日新報》,1911-01-19(3版);〈臺南雜信(二十四日)〉,《臺灣日日新報》,1910-11-28(2版);〈臺南雜信〉,《臺灣日日新報》,1910-11-29(3版);〈第三囘拳山會〉,《臺灣日日新報》,1911-03-24(7版)。

5. 〈臺南雜信(二十四日)〉,《臺灣日日新報》,1910-11-28(2版)。

6. 〈臺南雜信 公館の書畵會〉,《臺灣日日新報》,1911-11-09(2版)。

7. 黃琪惠,〈日治初期日本畫的移植、接納與挪用〉,頁9-10;顏杏如,〈流轉的故鄉之影:殖民地經驗下在臺日人的故鄉意識、建構與轉折〉,收於若林正丈、松永正義、薛化元主編,《跨域青年學者臺灣史研究論集》,臺北:稻香出版社,2008,頁173-187。

8. 〈臺南雜信(十九日發)無聲會新年畵會〉,《臺灣日日新報》,1911-01-19(3版)。

9. 〈臺南雜信(十三日) 書畵家の集合〉,《臺灣日日新報》,1913-01-15(2版)。

10. 黃琪惠,〈日治初期日本畫的移植、接納與挪用〉,頁25;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麥田出版社,2005,頁196。

11. 〈臺南書畵展覽會〉,《臺灣日日新報》,1911-02-22(3版);黃琪惠,〈日治初期日本畫的移植、接納與挪用〉,頁26-27。

12. 〈南部共進會(上) 準備は略成る開會は來卅日〉,《臺灣日日新報》,1915-10-12(7版);〈南部共進會(下) 準備は略成る開會は來卅日〉,《臺灣日日新報》,1915-10-13(7版);〈書畫展覽一瞥〉,《臺灣日日新報》,1915-11-08(4版);黃琪惠,〈日治初期日本畫的移植、接納與挪用〉,頁28。

13. 〈書畫展覽會 本社募集の〉,《臺灣日日新報》,1915-06-22(7版);〈書畫展覽會一瞥〉,《臺灣日日新報》,1915-06-23(6版);〈書畫展覽會出品〉,《臺灣日日新報》,1915-06-26(2版);〈展覽會出品書畫(其四十三) 後藤樵月〉,《臺灣日日新報》,1915-09-03(6版)。

14. 〈樵月畵伯と陳列〉,《臺灣日日新報》,1913-11-13(7版);〈澎湖通信 畫伯來澎〉,《臺灣日日新報》,1914-12-28(6版);〈載筆遊澎〉,《臺灣日日新報》,1914-12-29(夕刊3版);〈地方近事 嘉義〉,《臺灣日日新報》,1917-02-21(3版);〈地方近事 嘉義〉,《臺灣日日新報》,1917-03-03(3版)。

15. 〈地方近事 嘉義 樵月翁畫習會〉,《臺灣日日新報》,1917-08-22(4版)。

16. 〈臺南 每週畫會〉,《臺灣日日新報》,1920-09-21(2版);〈臺南素人畫會〉,《臺灣日日新報》,1921-08-04(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