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姿儀(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
張昆麟 入選臺展第6、7、10回
近年來,隨著珍貴史料及作品的出土,有關於臺灣前輩雕塑家的創作與生命故事也逐漸走入大眾的視野。當中有這樣一位被遺忘的雕塑家,他不但熱愛油畫還努力鑽研雕塑,卻在藝術成就逐漸發光發亮之際,被診斷出結核病,最終年僅24歲便懷抱遺憾離開人世,他是畫家暨雕刻家──張昆麟(1912.5.2-1936.7)。
這次將探尋張昆麟的人際網絡,發掘部分畫家的交友人脈,在臺灣、日本兩地藝文圈人際網絡的交疊與互動,並循見1930年代張昆麟在東京活動的情形。
張昆麟出生於臺中州員林郡田中(現今的彰化縣田中鎮),曾先後就讀田中公學校與臺中州立臺中第一中學(今臺中一中)。根據鈴木惠可重新整理出土「張昆麟書信資料」的史料當中,我們可以知道張昆麟大約是在1930年左右來到東京就讀日本大學和帝國美術學校,並在此學習油畫。但由於報考東京美術學校需要有中學校的學歷,因為推測張昆麟之所以在1932年轉入岡山縣私立金川中學校就讀,便是為了考入東京美術學校雕刻科塑造部做準備 (註1)。
1932年張昆麟以作品〈ラ、フル-ル〉(花,La Fleur)入選第六回臺展西洋畫部。這幅作品以強烈的筆觸描繪花瓶裡盛開的各式花朵,細膩地用筆觸勾勒花與葉相互交錯堆疊的光影,即使是在花瓶裡綻放,也展現出花草旺盛的生命力。
1933年張昆麟再次以作品〈紅綢に橫たわれるシユミーズ女〉(著襯衣橫臥於紅綢上的女子)入選第七回臺灣美術展覽會,這讓張昆麟在油畫創作上累積了不少信心。作品中,裸女側臥著刻意垂落的衣著露出半胸,透過筆觸技法與陰影呈現出女性的身形線條與乳房之美,是東京美術學校中常見的構圖類型。右下則是畫家落款「KȮN RIN.CHȮ 1933.」,是「昆麟.張」的日語讀音。依照鷗汀生(大澤貞吉)對這次入選臺展西畫類的看法,張昆麟應是與他在東京美術學校的學長李梅樹、李石樵等畫家一樣,是具書生氣的「美術學校派」或稱「努力學習派」,意旨這些畫家大多是認真學習並潛心於基礎之研究,並將滿意的作品發表出來,是展覽會上十分令人期待的一群(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