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晏(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
郭翠鳳 入選 臺展第7回
章節一/畫牽姻緣
1925年,臺中州教育成果展覽會,人聲吵雜。
熱愛美術的臺南二高女學生郭翠鳳,在〈廈門鼓浪嶼英國領事館〉(註1)畫作前,時而靜止矗立,時而躊躇來回。不知為何,此畫有股魔力深深吸引著她……
聽聞此作出自青年畫家陳慧坤之手。就讀臺中一中的陳桑參加畢業旅行,從基隆搭船出發,前往廈門、汕頭、香港一帶,途中不忘隨行攜帶畫具,到處寫生,就是此時,那雙銳利的眼,將美景靈巧地捕捉於畫布上。
想見陳桑一面。
好不容易,輾轉拜託就讀彰化高女的大姊,請大姊的室友從中幫忙,將少女的戀慕之情,讓青澀少年知曉。
千辛萬苦托人牽線見面,陳桑卻婉拒了。
當時陳桑中學畢業在即,正埋頭用功,準備報考東京美術學校。前途未明,實在不敢應邀。不過也不灰心,與陳桑約定好,待他考上東京美術學校之際,便是相見之時。
時隔三年,總算傳來捷報,陳桑以素描滿分的傲人成績,成功考取東京美術學校師範科。兌現承諾,我們終於相見,一見傾心,卻必須東京、臺灣分隔兩地。平日寄情魚雁、互訴衷腸,好不容易盼得郎君回鄉,難得聚首,情意綿綿難分捨,某次陳桑因耽誤返航日本的船班,只好提著行李、尷尬返家,遭受親友們糗笑,真是初戀滋味甜蜜蜜。(註2)
章節二/終成眷屬
空氣中飄來調和油與顏料的氣味。
陳慧坤正奮力揮動畫筆,大面積塗抹著紅色油彩,迫切想將妻子哺育剛出生的女兒這充滿母愛的一幕,紀念在畫布之中。陳慧坤不禁邊畫邊想起與妻子一起同甘共苦的日子……
出身嘉義新港望族的翠鳳,舉止大方有教養,也深得祖母的心。交往兩年,終於等到翠鳳自臺南二高女畢業,我們不再受分離之苦,決定廝守一生,在1930年7月完婚。頗有繪畫天份的妻子,進入東京女子美術學校就讀。我們志趣相投,每天不斷吸收藝術新知,相約有朝一日,一起去藝術之都——法國,探索新藝術的奧妙。
歲月靜好只維持了八個月。動亂時代迫使下,我一畢業便帶著輟學的翠鳳回臺,怎知求職之路不順遂,返臺兩年只能賦閒在家。患難與共的翠鳳,除細心操持家裡大小瑣事,還鼓勵我繼續作畫,甚至還是最佳模特,〈無題〉、〈納涼〉(註3)兩幅膠彩順利入選臺展,都是托翠鳳的福。
1932年,翠鳳與我迎來了我們第一個孩子——曉冏。
或許是自幼失怙失恃的記憶太深,曉冏的到來,讓我首次感受到擁有完滿家庭的美好。將翠鳳餵哺曉冏的畫面捕捉下來,幸福凝結的此刻瞬間,是我人生最幸福的時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