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之後】抒情詩人的畫筆──萬波教與〈少女〉

撰文│蕭亦翔(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萬波教 入選 府展第1回

1944年自臺北師範學校畢業生井東襄,晚年成為了臺灣文學研究者。在翻閱日治時期齋藤勇主宰的雜誌《臺灣》時,意外地發現扉頁的繪製者,竟然是自己於臺北二師國文老師──萬波教。發覺此事的井東襄立刻致電給萬波教,那時,萬波教謙遜的表示:那只是外行人的消遣呢!(註1)對於致力於抒情詩創作的萬波教而言,繪畫或許真不是他的專業。但熱愛繪畫的他,也曾經在臺灣官辦美術展覽會留下足跡。

1918年1月10日,萬波教出生於臺灣,是不折不扣的「灣生」(註2)。後進入臺北高等學校尋常科、臺北高等學校文科乙類就讀。在臺北高校時期,萬波教便喜歡繪畫,常與同學們,如遠藤太郎、東村長造、邱仕榮等人一同作畫。這些同學大多屬於臺高美術部,在鹽月桃甫的指導下作畫。(註3)雖然萬波教似乎並非美術部的同學,但想必也因為同為臺高學生,曾受教於鹽月桃甫吧。

1937年,萬波教進入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就讀,並且與好友們一同成立了「臺北帝大美術部」,持續地進行美術創作。同年11月6日、7日於朝日寮舉辦第一回展覽。隔年,第一回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中,萬波教以〈少女〉一作入選。《臺灣日日新報》上刊載了萬波教簡短的訪問:

把妹妹作為模特兒 萬波教君
學生新人作家,同為帝大國文學科在學的萬波教君(21歲)。他這樣說:
我從小學校時代就很喜歡繪畫,這次完成的畫作是以妹妹穗子(みほ子)為模特兒的作品。現正受到鹽月先生的指導,並藉此機會好好學習。(註4)

圖1. 入選府展時的萬波教。 圖片來源:《臺灣日日新報》,1938-10-19。
圖2. 萬波教入選第一回府展作品〈少女〉。 圖片來源:《第一回府展圖錄》。

如同萬波教自己說明,畫作是以妹妹穗子為主角,畫中的穗子坐於窗邊、手捧著鮮花,身上所穿著可能是女學校的制服。畫作的右上方還可見窗外的風景。另外,從訪問中還可以發現,在進入臺北帝大的萬波教,仍持續接受臺高美術老師鹽月桃甫的指導。

隨著萬波教入選府展,臺北帝大美術部也持續活動,1939年2月4日、5日「帝大、高校合同美術展」於龍口町的教育會館展出。這是一個聯合了臺北高校以及臺北帝大學生的聯合展覽會。全部的展品共有照片一百二十件、繪畫八十件,贊助出品油畫三十件。(註5)在此展覽中,萬波教展出了〈黃昏の河畔〉、〈はるかなる汀〉、〈沖を見る廢街〉、〈碇泊〉等8件作品,數量驚人。由此可見萬波教當時對於繪畫十分熱中。(註6)可惜的是,目前此展覽尚未發現圖錄等資料留存,因此未能見到萬波教的繪畫作品。

而從「帝大、高校合同美術展」之後,便不可見萬波教的繪畫作品參加展覽會。不過,誠如一開始所言,萬波教的作品開始出現於各式雜誌之中。在萬波教畢業於臺北帝大後,任教於臺北第二師範學校,此時期如《臺灣警察時報》、《臺灣藝術》以及齋藤勇主宰的《臺灣》等雜誌中,包含封面、扉頁、插畫等部分,都可見萬波教的創作。其創作可見三種署名方式,第一種為以圓圈圈起的「万」字,這個簽名也是萬波教繪畫中最常見的署名方式。第二種為「萬波」的拼音「MANNAMI」。最後則是簽上「教」的假名「おしえ」。三種方式並無一定的規律,用於他的畫作中。

圖3.(左)《臺灣警察時報》中作品〈女〉。 圖片來源:《臺灣警察時報》,第302期(1941-01),日治時期期刊影像系統。
圖4.(右)萬波教繪製的《臺灣》扉頁。 圖片來源:《臺灣》,第2卷第2號(1941-02),日治時期期刊影像系統。

而萬波教除了在美術上小有成就,他最大心力還是於文學創作之上。萬波教從就讀臺北高校尋常科起,便開始以「萬波騎洋」為筆名創作俳句。而後以「萬波白璃」發表短歌、「萬波亞衛」發表新詩,也用本名「萬波教」發表隨筆與評論。並且加入了以西川滿為首的「臺灣文藝家協會」,在《文藝臺灣》上發表詩作。作為一位抒情詩風的詩人,萬波教作品曾刊載於日本內地的抒情詩誌《四季》之上。對於一位殖民地出生、成長的詩人,在內地重要的詩誌刊登其作品,可以說是對於萬波教而言莫大的肯定。

圖5. 《文藝臺灣》同人訪楊雲萍宅合影,後排左二為萬波教。 圖片來源:中島利郎,《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学小事典》,東京:綠蔭書房,2005-06,頁255。
圖6. 《文藝臺灣》同人於臺北公會堂合影,樓梯最右上方站立者為萬波教。 圖片來源:《アンドロメダ》,第125號,1980-01,頁15。

而1942年,萬波教應召入伍之後,由於軍務繁忙,在文學以及繪畫作品都開始急遽減少,便這樣地迎接了終戰。在日本戰敗後,萬波教回到了「本籍地」島根縣,但對於從小於臺灣長大的萬波教而言,戶籍上的「島根」顯然是時常耳聞卻陌生的地方。

不過,引揚後艱困的環境並不允許讓萬波教沉寂太久,1946年起,萬波教開始任教於島根縣立松江中學校(現 松江北高等學校)、大東高等學校。並為大東高等學校設計了校徽,以及幫大東高等學校撰寫校歌歌詞。在引揚初期,萬波教帶領著松江中學校的學生們創立文藝雜誌《しろたま》,並參加《山脈》、《詩風土》等文藝雜誌,持續地創作詩作。而大東高等學校學生們回憶萬波教在課堂上會談論齊克果、尼采等等存在主義哲學的話題。(註7)也因此學生們將萬波教稱作「語言的魔術師(言葉の魔術師)」。(註8)

圖7. 萬波教大東高等學校送別紀念照片。 前排中間者為萬波教,學生為大東高校三期生(註9)。

之後,萬波教短暫擔任島根縣圖書館司書,便進入文部省任職。開始了數十年的公務員生涯。在晚年,萬波教任職於奈良國立博物館次長期間,萬波教曾招待臺北高校校友組成的「蕉葉美術俱樂部(蕉葉美術クラブ)」來訪,並介紹館內正在舉行的「正倉院展」,以及安排校友們住宿事宜。(註10)最終,萬波教自日本大學的《學校法人日本體育會百年史》編輯幹事退休,並於1997年12月1日辭世。(註11)

於臺灣出生、臺灣成長,在鹽月桃甫的指導下,入選了第一屆府展的萬波教。雖然最終並未走上畫家一途,但晚年接待「蕉葉美術俱樂部」,萬波教一定想起了高中與大學時期,和同窗一同繪畫、辦展,那段以詩人之手,塗抹油彩的日子吧!

(本文由拙文〈灣生作家的抒情詩畫──萬波教其人、作品以及時代〉,《臺灣文學研究雧刊》,第28期(臺北:2022-10),頁63-98。改寫而成,於此特別註記)

#名單之後254


註釋

1. 井東襄,〈萬波教先生を悼む〉,《台北師範芳蘭会 会報 芳蘭》,第14號(東京:1998-12),頁12。

2. 雖然目前未有直接證據顯示萬波教出生於臺灣,但從萬波教與遠藤太郎對談中提及:「你也好、我也好,都是所謂第二代……純粹意義上來說的第二代呢」。可見萬波教為「灣生」。見萬波教、遠藤太郎,〈故鄉と第二世の問題〉,《文藝臺臺灣》,2卷1號(1941-03),頁103-105。

3.十二理甲遠藤太郎、十三理甲鈴木健三、十六文甲田辺俊夫、一七.九文甲蔵本人司,〈■美術部■ 座談會〉,《台北高等学校 1922年~1946年》,東京:蕉葉會,1980,頁180。

4. 〈入選の喜びを語る 第一囘臺展の新人/妹をモデルに萬波敎君〉,《臺灣日日新報》,1938-10-19(夕刊2版)。

5.〈臺大、臺高の合同美術展〉,《臺灣日日新報》,1939-02-03(夕刊2版)。

6. Y.H生,〈台大高校合同美術展雜評(上)〉,《大阪朝日新聞.臺灣版》,1939-02-09;萬波教,〈台大高校合同美術展雜評(中)〉,《大阪朝日新聞.臺灣版》,1939-02-11;遠藤太郎,〈台大高校合同美術展雜評(下)〉,《大阪朝日新聞.臺灣版》,1939-02-15。

7. 永瀨豐美,〈【特輯 校歌誕生】無標題〉,《大東高等学校卒業生会誌 八雲》第49號(島根縣:2012-09),頁7。

8. 大東高等学校創立百周年記念事業実行委員会記念誌刊行部編,《創立百周年記念 大東高等学校百年誌》,島根:大東高等学校創立百周年記念事業実行委員会,2019-02,頁146。

9. 大東高等学校創立百周年記念事業実行委員会記念誌刊行部編,《創立百周年記念 大東高等学校百年誌》,頁146。

10. 〈蕉葉美術クラブ〉,《蕉葉会報》,第34號(東京:1977-06),頁3。

11.〈訃報〉,《蕉葉会報》,第76號(東京:1998-06),頁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