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蕭亦翔(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遠藤太郎 入選 府展第1回
「以繪畫而言,由於(鹽月桃甫)並不是在中央(指日本內地、東京)畫壇,因此並未成為知名畫家,但是老師在臺灣,特別是留給臺北高等學校的我們很大的財產。」(註1)戰後,遠藤太郎這樣回憶著自己自臺北高等學校起步的藝術之路,以及恩師鹽月桃甫的教導。
1915年8月,本籍仙臺的遠藤太郎,出生於臺灣臺北,是一位正統的「灣生」,對於自己灣生的身分,遠藤形容著:對於父母眺望梅花、嗅聞菊花便可以忘記自己身在臺灣,這樣的事情有如童話一樣,相較起來,聽到乘著穿過竹林的風而來布袋戲的鼓、笛聲,更能讓自己感受到滿腹的鄉愁。(註2)因此比起想要遺忘自己身在臺灣的父母輩,這些臺灣的事與物,便是遠藤太郎自己成長的過程。
小學校畢業後,遠藤太郎進入臺北高校尋常科就讀,取得通往帝國大學的門票。1934年,遠藤太郎直升臺北高等學校理科甲類(第10屆),身處學風自由的臺北高校,遠藤太郎加入了美術部,在鹽月桃甫的指導下進行繪畫。
1936年2月8日至9日,第九回的臺高展以及同為鹽月桃甫指導的第四回的京町畫塾展聯合於教育會館舉辦。對於此展覽,立石鐵臣這樣形容:京町畫塾就像是個兄長般的溫柔敦厚,臺高則如同以不諳世事、頑皮、天真地昂首的弟弟一般。雖然目前未能見到這個展覽的全貌,但可以得知的是,臺高展的部分,展出了遠藤太郎的〈家〉此幅作品。(註3)
此回臺高展的展出者除了岡本清(第9屆文乙)比遠藤太郎還要大一屆之外,其餘皆為同屆之同學,雖然在人數與年齡上,臺高展的參與者都比不上京町畫塾,但是其中不乏已經入選臺展的佼佼者,如素木洋一到此次展覽為止已經入選過六次臺展、於保義彥也於1935年以一幅〈根〉入選。遠藤太郎便是在如此優秀的同儕間,磨練著自身的繪畫技巧。
1937年3月遠藤太郎從臺北高校畢業,進入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農學科就讀,專攻是土壤微生物學。入學不久,在時任臺北帝國大學農理學部部長素木得一(即遠藤太郎同學素木洋一之父)的支持之下,成立了「臺北帝大美術部」,並於同年11月,在臺北京町朝日寮舉辦「臺大美術展」。(註4)當年正是臺展停辦、府展尚未開辦的年度,《大阪朝日新聞.臺灣版》中,以「學生的強烈熱情 臺大美術展開辦 裝飾了長久的沙漠之秋」為題,形容此次展覽,其中「沙漠」便是指臺展停辦的臺灣美術界。(註5)
由於素木得一為北海道帝國大學畢業,因此展覽中除了展示臺北帝大以及先前臺北高校畢業,於日本內地大學(如東京帝大、工大)就讀學生的作品,亦跟北海道帝國大學的「黑百合會」(由教師以及學生組成的美術團體)合作,多所學校的作品一同展出。之後,由臺北帝大美術部所舉辦的展覽,到1940年共舉辦三次(註6),成為遠藤太郎在臺北帝大時期主要的美術活動。(註7)
在「臺大美術展」舉辦隔年,1938年,第一回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府展)開辦。遠藤太郎以一幅〈小さな喫茶店(小茶館)〉入選,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入選官辦美術展覽會。在入選的訪談中,他的家人提及遠藤太郎從高等學校時期就很喜歡美術,進入大學後,則是一邊研究微生物,一邊作畫。訪談中提及遠藤太郎(24歲)居於「臺北市表町一ノ四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