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誤的台灣:荷蘭末代長官揆一台灣答辯書暨國姓爺攻台始末》
1661年4月底,做足情報工作、使盡欺敵戰術的國姓爺鄭成功,算準東北季風即將停歇,台灣的荷蘭殖民政府很難再向三、四千公里外的巴達維亞總部求援,也探知早先派來的救援艦隊與島上荷蘭當局不和,已忿懣不平地駛離台灣,終於出兵台灣,親率2萬5千名大軍渡海東征。當時荷蘭第十二任、也是最後一任台灣長官 揆一(Frederic Coyett),手頭僅有一千餘名兵力,堅守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頑抗,雙方對峙了九個月,最終在新派的援台艦隊臨陣脫逃,國姓爺又浴血攻克烏特勒支碉堡,荷蘭守軍必敗無疑的形勢下,才被迫獻城投降,結束荷蘭在台三十八年的統治。
本書就是這位末任長官親筆寫下的台灣淪陷實錄,說明巴達維亞高官們如何忽視、遺誤掉寶貴的台灣。
卷一敘述國姓爺征台前夕的整體情勢:國姓爺儘管虛與委蛇不斷,依舊掩飾不住侵犯台灣的意圖與準備,但巴達維亞總部對於揆一所發的警告卻置諸不理,反而責備、干涉揆一所做的必要防禦工作,從而導致台灣處於難以防備的狀態。
卷二敘述荷鄭交戰的實際經過:國姓爺一來襲,旋 即奪下防禦薄弱的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開始圍攻頑抗的熱蘭遮城,經九月圍城,荷蘭人終於出降。行文之間,揆一引述多達36份的重要文件,絕大部分出自決議錄、議事錄、日誌、官方信函,用以佐證書中所言絕非虛誑,而是有充分堅實的證據。
透過本書,我們對350年前在台灣島上所爆發那場震 驚東西的歷史大戰有了第一手的認識,當時的情景彷彿重現眼前:荷蘭殖民當局費心籌謀,試圖保住他們視作金雞母的台灣,但遠方的巴達維亞總部卻錯估形勢,打 錯算盤,最終喪失台灣;國姓爺在情勢所迫下,不得不攻佔台灣,面對不可小覷的荷蘭守軍,以孤臣孽子自居的國姓爺,也展現出兵不厭詐的政治手腕及殺雞儆猴的 凶殘面目;兵荒馬亂下,富裕、有名望的漢人移民各自選邊站,有人向荷蘭長官密告,有人對國姓爺通風報信,沒錢沒勢的漢人移民則隨風飄蕩,或是逃回中國,或是留下來拚命保全畢生心血;原住民則在威脅利誘下,淪為島上強權的馬前卒,時而幫荷蘭人鎮壓漢人起義,時而替漢人攻打落難的荷蘭人,台灣最初主人的地位與尊嚴蕩然無存。
做為第一手文獻中唯一以這場戰役為主題的專著,本書不僅有著極高的史料價值,記錄下台灣脫離西方商業殖民勢力掌握,被捲入中國內戰漩渦的歷史轉捩點,更對後世台灣人揭示了深刻的歷史教訓:外來侵略者總會以甜言蜜語來掩飾其備戰行動,「捕鳥人在誘捕小鳥時,會吹出溫柔的簫聲」!
作者介紹
C. E. S.,學界認定係指Coyett et Socii,即揆一(Frederic Coyett, 1615-1687)及其同僚。
揆一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的最後一任長官,中文文獻稱作「揆一王」或「夷酋揆一」,出生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貴族世家,另一說則謂出生於南尼德蘭(今荷蘭南 部、比利時之間)。揆一在1643年以上席商務員身份來到東印度,1645年在巴達維亞(今雅加達)升為高級商務,同年,揆一與荷蘭世家出身的蘇珊娜 (Susanna Boudaen)結婚,和第八任台灣長官卡隆(Francois Caron, 任期1644-1646年)成為連襟,似乎也因這層關係而被任命為台灣評議會議員。1647-48年及1652-53年,揆一兩度出任日本出島商館館長。 1648-1652年,揆一來到台灣,任上席商務員兼副長官,期間與第十任台灣長官富爾堡(Nicolas Verburch, 任期1649-1653年)產生衝突。1654年,揆一被任命為本島地方官,1656年成為第十二任台灣長官。
揆一在台灣長官任內,鄭成功攻台風聲不斷,為加強台灣防備,遂求助於巴達維亞總部,但遭時任東印度評議員的富爾堡不斷掣肘,讓他難以施展手腳。1661-62年間,大員的熱蘭遮城遭鄭成功圍攻,揆一在孤立無援下,苦守九個月後被迫投降。揆一回到巴達維亞後,立即遭起訴,被判處死刑、財產充公,但處死時刻遲遲未能決定,最後改判終身監禁在今印尼班達附近的一個叫Ay的小島,在島上度過八年。後來由於親友極力奔走,揆一才在荷蘭親王威廉三世特赦下,於1674年搭船返回荷蘭。
1675年,揆一以匿名形式在阿姆斯特丹出版《被遺誤的台灣》,不僅替自己及大員評議會所背負的喪失台灣之罪名,提出最鏗鏘有力的答辯書,也為這場決定台灣命運的關鍵戰役,留下不朽的歷史見證。
作者: | C. E. S. |
出版社: | 前衛 |
出版日: | 2011-12-09 |
商品條碼: | 9789578016774 |
ISBN條碼: | 9578016778 |
搶先評價 “《被遺誤的台灣:荷蘭末代長官揆一台灣答辯書暨國姓爺攻台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