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大橋:我的父親李應鏜|現貨
內容簡介
今日的生活奠基在無數前人的共同奮鬥之上
這是西螺大橋推手李應鏜的故事,也是成長於一九三○年代,在後來的歷史中,長期被消音的臺灣地方士紳的故事!
一九五三年一月二十八日,當時人口只有三萬七千人的雲林西螺鎮,湧進了八萬名遊客,都是為了見證西螺大橋的開通!
彼時這座橫跨濁水溪嶄新綠色大橋神氣極了!當時她是遠東最長(1939.03公尺),也是世界第二長的公路大橋,僅次於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從續建到完工,都是臺灣交通史上值得喝采的記錄,也是臺灣、美國、日本和菲律賓四國合作的宏偉工程。
還有更重要的意義,藉由為興建西螺大橋而辛勤奔走的李應鏜之口說出,他說:「這是臺灣南北暢通,經濟效益的第一炮!」
從日治的殖民政府到戰後的國民政府,不管是誰統治臺灣,永遠不該忘記的是踏實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子弟,總有人努力打拚,精進充厚自己,再貢獻所學於世,只為了讓家鄉變得更好一點。
李應鏜出生於雲林西螺的書香世家,京都同志社大學經濟系留學歸國後,致力於參與地方事務,戰後曾任台南縣參議員、西螺鎮長,在白色恐怖時代為營救年輕人挺身作保,亦曾遭誣陷逮捕,所幸因蔣緯國的搭救才全身而退。一生風骨,為興建西螺大橋鞠躬盡瘁,為了還原父親生命全貌,作者李雅容動員整個家族的力量回溯記憶,親自踏訪他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寫過的請願信和公文函,將成千上萬張的照片、證件、信札、藏書和剪報,梳理成十七萬字翔實傳記,完整記錄李應鏜的一生,也為戰前戰後的臺灣政治、社會史,補上鮮活的影像。
本書特色
一九三○年代的臺灣曾有富裕昌盛的一面,不是戀舊或炫富,更不願被刻意忽視,《西螺大橋》誠實且生動地還原了那個時代的風貌。
見證一九三○到五○年代,臺灣地方士紳的政治社會參與歷程。
文史學界書評
李應鏜先生的生命歷經兩個政權的傾軋,一方面反抗,一方面又為了尋求同胞更大的生存空間,而必須不斷與當權者協商。書中李應鏜先生營救白色恐怖中被牽連友人的段落,不僅展現了他生命的韌性,也帶領我們觀看在那個時代,臺灣人如何在威權統治下奮力生存。--鄭麗君(文化部長)
這是長期被消音的臺灣地方士紳們的故事。--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所長)
一方面娓娓地道來家庭、親情,卻又出入時代、社會,讓人得以立體地理解李應鏜這個台灣西螺地方的新時代名望家,甚至二十世紀前半葉台灣歷史一個非常鮮明的剖面。--吳密察(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雖然是以「西螺大橋」為書名,實際上是寫一個臺灣人從日治時代生長、求學、就業的生活經驗,以及戰後歷經二二八、參與政治、建設地方的生動故事。--陳儀深(國史館館長)
擦亮西螺大橋的勳章!--鄭邦鎮(國立臺灣文學館前館長)
這是一本為人子女用真誠孝心寫出來、見證時代的大河鉅著。--魚夫(作家)
作者簡介
李雅容
一九四七年出生於雲林縣西螺鎮,是當地士紳李應鏜七女(么女)。從小天資聰穎,過目不忘。一九六○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文昌國小。參加臺中市中等學校聯考,獲「女狀元」頭銜,進入臺中女中初中部。三年後以第一名畢業,直升本校高中。一九六六年又以第一名畢業獲保送臺大法律學系法學組。大學畢業後決定放棄所學,從事教育工作。始因教自己女兒英文,其後受親朋好友之託開班授徒,逐漸發展成「胡媽媽語文中心」,從事英語教學逾四十年。
目錄
推薦序
西螺大橋、濁水溪與臺灣精神/鄭麗君
記憶那些被消音的臺灣士紳/許雪姬
一九三○年代的新青年/吳密察
豐厚臺灣社會史的精采人生/陳儀深
擦亮西螺大橋的勳章/鄭邦鎮
用孝心寫一本大河鉅著/魚夫
自序
西螺大橋通車了
身世
西螺公學校--退學一
長老教中學--退學二
同志社中學部
大學預科
大學畢業--唯一的卒業證書
學生時代的社會運動
書香文化
校徽癡
母親娘家
「偷看」、相親、訂婚
文明結婚--西式婚禮
京都風
舉家遷回臺灣
西螺故居
擔任保正
生育
三姊
進入臺南州米穀組合
與超級有錢人合夥
成立龍泉產業株式會社
加入農會
皇民化運動
防空壕的日子
日本投降
三種「國語」的小學教育
當選臺南縣參議員
西螺第一輛私家轎車
退出臺西客運
士紳遭醜化
政府收購大戶餘糧
草創時期的西螺初中
虎尾機場事件營救記
四萬換一元
就任西螺鎮長
協助興築雷厝堤防
裝甲兵駐紮西螺
成立西螺鎮音樂團
成立西螺鎮保健協會
在延平路上栽植楊柳
犯人保犯人
卸任
土地改革
陳情續建西螺大橋
西螺大橋續建經過
碑文不留名
大橋落成二三事
養病中的副業
二姊扛下重擔
多元宗教家庭
與世長辭
兒女的懷念
與蔣緯國的友誼
忘記歌唱的金絲雀
附錄 李應鏜年表
ISBN:9789863873266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 x 23 x 2.4 cm / 雙色印刷 / 初版
出版社:印刻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