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資協會】長河落日圓 台南運河八十週年特展圖錄│含稅│
府城「水龍」─台南運河開鑿至今屆滿八十週年,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結合台灣歷史博物館及南市五條港發展協會,積極籌辦「長河落日圓.台南運河八十週年特展」活動,透過圖片史料展、歷史散步運河導覽、講座及寫生、寫作方式,廣邀各界一起來見證運河的今昔。文資保護協會理事長范勝雄表示,運河是人工開鑿的水道,主要用途為船隻航行或引水到需要的地方。清朝時代府城疏濬清理開通的運河有五條港運河、北廠運河(哨船港)、南廠運河(水船港)、北汕運河(竹排仔港及港仔)、安平洋行運河。日治大正八年(一九一九年)九月,台灣製鹽株式會社在鹽水溪口四草湖北岸開闢安平鹽田,四年後竣工,當時的安順運鹽運河也一併完成,這是日治時期日本人在台南開闢的第一條運河,也被稱為舊運河,比現在綿延進入市區,與安平路併行的台南運河早三年。范勝雄指出,日治初期安平大港淤塞嚴重,不利輪船進出,乃規劃興建安平港,一九二二年台南運河開工,取代五條港運河,作為開闢安平港的先期工程,一九二六年竣工,於運河東端築台南船溜,西端築安平船溜,是台南運河岸上的最早建築。台南運河約略與五條港運河平行,一南一北相隔安平大路,而為了區別運河建築年代的不同,日治時開闢的台南運河,史學界習慣稱為運河或新運河,有別於道光年間疏濬清理開通的五條港運河,即後人稱的舊運河。
128頁、30×21公分
搶先評價 “長河落日圓 台南運河八十週年特展圖錄”